从浙江红鼎创投刘晓人的自首,到天津德厚资本执行合伙人、上海汇乐集团董事长黄浩被刑拘,中国近年来不断浮出水面的创投投资失败案例,都清晰地呈现出中国创投业潜伏的隐忧和危机。
业内人士认为,投资策略设定不合理是民间资本中资机构各种问题的根源。民间资本的短期逐利心态,违反了创投行业长期投资的原则,出现各种发展瓶颈在所难免。未来民间资本中资机构应着眼长线投资,加强投资风险管理。
高速募资导致投资压力倍增
7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强创业投资企业备案管理严格规范创业投资企业募资行为的通知》。业内人士分析,此举意在遏制当前创投业界出现的非法集资苗头。
2008年,中国创投市场新募基金数和募资金额创历史新高,76家中外创投企业新募集110只基金,新增可投资于中国的资金额达70.81亿美元。高收益吸引大量缺乏投资经验的民间资本介入其中,纷纷成立机构以图获利。以民间资本非常活跃的杭州市为例,2006年以前成立的创投公司只有浙大创投等6家,如今已飙升至21家,其中不乏红鼎创投等民间资本中资机构。
快进快出的逐利心态,导致民间资本中资机构在短时间内募集大量资金。机构频频打出“3年内募集50亿元”、“3-5年内管理100亿元资产”等标语。“创投行业普遍一只基金周期为10年,而民间资本的高速投资策略直接违背了行业基本运作规则。”投中集团分析师认为。
此后,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投资市场急转直下,创投行业高速发展背后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盲目跟风、欠缺经验等使得民间资本中资机构发展遭遇瓶颈。例如,由于民间资本中资机构LP多为民营企业,对于行业判断力独到,难免在投资过程中对GP加以控制,使得GP丧失独立性。再如,创投行业惯例为设定优先回报,而部分民间资本中资机构对其LP设定承诺收益违反了行业的基本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