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持人提出的参不参加招标的问题上,3位投资界大佬一致表示愿意参与,阎焱突然“发难”。相比于政府掏一笔引导资金,他更希望政府当好“守门员”的角色。阎焱直接了当地说,在中国文化产业的投资当中,他们遇到的最大困惑是搞不清楚什么内容能投什么不能投,哪些是符合政策规定的,哪些是政策倾斜支持的,这里面的规范很模糊。从投资人角度来讲,他更希望政府在这方面有比较明确的界定,这笔走“弯路”的费用对他来讲价值远远超过政府给企业钱的作用。“而且我个人不太主张政府做投资,这违反了市场基本原则。”政府应该做到当好裁判,做好规则治理,别去做运动员。一名管理者怎么能直接投资呢?阎焱有点想不明白。
对此,龙晓雯谦虚地表示,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引导和推动,跑到台前去做投资确实是不适合的,而且行业经验和专业水平也没有业内人士高,但文化创意产业的体量很小,政府的这一决定是基于市场的需求产生的,毕竟有很多小企业在创业初期还是希望政府投资能够给予一些帮助和促进。至于投资机构关注的Cye.com.cn政府是否专业问题,北京市人事局马上要出台文化创意产业高级人才引进的管理办法,包括营销人员、创意设计人员,都将受到高度重视。至于投资机构困惑的文化内容准入条件,北京市每年都会更新一份《文化产品投资引导目录》,到底哪些领域是限制投资的,哪些内容是被允许的,哪些是可以投的、可以鼓励的,政府今后还会加大力度,及时更新告知社会。
争论三
最怕政府决策慢贻误商机?
虽然政府已经和投资机构坦诚地站到了谈判桌前,不过挑剔的投资商们仍是执着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熊晓鸽直接提出,对于跟政府合作,他们最怕的就是政府做决策的速度。“我认识的政府很多人,人都非常好,也很聪明,但最重要的是机制问题,使得他们决策很慢。”熊晓鸽说,投资是个讲速度的门类,好的商机是被很多人争抢的,决策一慢就会贻误商机。熊晓鸽说,像他们这些做投资的人都是依靠个人经验,凭主观判断项目是否值得投资,过去他们有成功的经验,但也有失败的教训,看好了就做;但项目到了政府那里就得反复评估。
阎焱站出来支持了熊晓鸽的顾虑,他和熊晓鸽一起投资神州数码时,只用10分钟就决定了投资。沈南鹏也说到投资机会涌现的时候,他们的第一反应是非常快速的。他很希望政府做第一棒,他们做第二棒。但不管是跟政府合作,还是跟别的机构合作,希望决策效率能够确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