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
决战“平台化”
近日,新浪、搜狐、网易、腾讯四大门户网站的微博突然挂出了测试版字样。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这其实意味着政策不明朗,微博们还将继续面临严峻考验。相比于微博,SNS由于具备更广泛的应用功能,因此其生存和发展的“弹性空间”更大。
至于360圈和蚂蚁网的先后倒闭,除资金链断裂等直接原因外,商业模式探索不力也是致命之因。事实上,对于任何商业模式而言,不创新就死亡是条铁律,而能笑到最后的多半是率先在盈利模式上做出大胆尝试的企业。
譬如开心网,除了将广告内容融入到游戏当中外,还在探索开放平台与更多的第三方合作,并且勇于将高比例的分成留给合作方;而51.com则为了坚持走平台小Cye.com.cn应用的精品化路线,也果断地砍掉了开放平台上100多款效果不好、合作方运营能力差的小应用。当然,这样的探索,并不能保证一定会成功,但如果不先行一步,必将陷入被动局面。
CNNIC《2009年中国网民社交网络应用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在用户放弃继续使用SNS网站的原因中,觉得“游戏玩腻了”的用户占到14.8%。毕竟用户永远都喜欢追逐新鲜,而游戏的创新,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事实上,娱乐并不是SNS网站可以依靠的肩膀,必须寻找更低成本、更有吸引力,具有永恒魅力的经营模式,才是SNS长期生存并且盈利的最好出路。
然而,如何才能找到持续获利的商业模式呢?开心网、51.com、Qzone等在平台化方面的商业尝试都已显示:SNS已经由游戏之争转向开放平台的应用之争,谁的平台足够开放,增加的应用抓住了用户的需求,谁就会突破目前的模式瓶颈,并成为这个阶段SNS转型的王牌。
苹果App store的开放先例一再表明:未来要想吸引到更多的第三方合作,首先自己要有一个真正开放的平台,然后才能吸引到更多的第三方带来有价值的应用,并提供给用户使用,这在很大程度上考验的是平台的整合与创新能力。
社交网络不是一时的流行,也不是目前已知网络的附加,人们越来越希望能从上面获得更多的实际的互动与实用价值,而这一需求也将SNS带入了平台化的应用时代,谁的应用能征服更多的用户与客户,谁才能笑到最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