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更多的是股权投资领域的中间阶层,是基金业务开展的核心力量,比如投资总监、高级投资经理等。
在众多猎头眼里,这部分人的群像还可以更加清晰:这群人承载着本土新一代股权投资从业者的梦想,他们入行时间不长,两三年前繁花似锦时踏入PE/VC圈子,他们并不像上一代骨干那样有着光鲜的海外游学和创业经历,而是靠两三年时间的辛勤打拼已经成长为各家基金投资案例的操盘手,他们已经小有成就,并对行业认知达到一定的高度,从个人职业发展角度来看,也有着更高的期望,他们寄望于在PE/VC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甚至不乏有梦想着未来有一只属于自己的基金者。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两三年前开始快速崛起的股权投资业,现在已经到了有所收成的时候,但一个好的新平台和更好回报的新职位对他们来说非常有诱惑力,他们希望得到更好的认同。
跳槽三去向
任何行业似乎都难以逃脱 “跳跳更健康”的潜规则,股权基金圈也同样如此。屈卫东跳槽前在蓝驰创投任投资总监,而跳槽后则任董事总经理了。梁江也从九鼎投资的投资业务部副总监纵身一跃成为了红杉的副总裁。
而利益分享制度的不健全也是造成这些中层蠢蠢欲动的原因。在股权投资领域,中低层人员尽管待遇不薄,但也很难获得丰厚的回报。
“在一般的平台上,投资总监级别的人能拿到50-60万已经不错,而在一流的平台上,一般一个投资总监税后能有上百万的收入。工作强度也是考虑的一个原因,以前从基层出身,往往有着高强度的工作负荷,即便是在内部升职,也很难摆脱劳累命,而高就到新平台,状况则可能改变。”一家中资PE的合伙人说。
刘先生也注意到了近期跳槽的三个去向。一是设立人民币基金的外资基金,因为外资基金的整体薪酬仍然高于本土基金;二是各地纷纷设立的各种产业基金,需要大肆招兵买马;三是本土较有品牌和影响力的重量级基金,他们愿意花重金来招揽心仪的角色。这些基金往往是处于一个扩张期,需要更多的人才来开展投资业务。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