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岁月年初,柳传志在联想控股内部发起了两次讨论:这个公司未来到底是干什么的?我们要往哪个方向走?
“放出这个话题来让大家讨论,实际上是带有试探性的。”在此次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联想控股董事长兼总裁柳传志坦言:他自己当时已经明确“要形成自己的产业”。抛出问题旨在让公司上下能够步调一致。
2009年9月,联想控股宣布新战略,在已有的两家股权投资机构之外,其自身也要“以资本为平台,通过价值创造,在多个领域打造自己的核心运营资产”。
事实上,2001年4月成立联想投资以来,历经十年,联想系已经形成了联想投资、弘毅投资、联想控股、融科置地四大投资平台,打造了一个从实业资本延伸到“实业+投资"航母的成功典范。
“三步走”
所谓“新”战略,其实是联想控股实现其自身愿景地持续性探索的延续。2003年提出的联想控股愿景,在多个行业打造领先企业。
这缘于柳传志众所周知的一个情结:他希望利用联想多年做实业积累的经验和资金,在现有的平台上能够生长出更多的成功公司。
2001年联想投资的成立,也是柳传志 “产业报国”计划的一部分。“从总体做电脑到决心在电脑业务以外做专业投资,这是第一步。”柳传志说,“这些都是实验。”2003年扩大投资范围是第二步,那就是弘毅投资的创办。在将近10年前的筹备会上,柳传志曾经说:惟有助跑才能更好地腾空而起。这句话或许不单单是对联想投资审慎筹备地期望,或许也是对其在产业报国计划中重要性的界定。
或许这是一代人的选择。与联想控股相类,诸多产业领袖都在往投资方向走,至少很多人都在探索投资控股公司的可行性。“中国公司若想做大,这是相对容易成功的一条路。”柳传志分析:纵深发展难度太大。
“这样就形成了今天的格局,恰恰也由于中国还有很多值得投资的领域。”但是柳传志也指出:毕竟隔行如隔山,企业是否真的有能力投资?又是否有能力给与被投公司以帮助?
“万事俱备”
2008年的那场讨论中,首要的问题就是:如果要做核心资产投资,钱从哪里来?
联想投资以及弘毅投资的创办,恰恰也解开了这个死扣。“这两家投资机构将提供主要资金”。无论是10年前成立的联想投资还是7年前创办的弘毅投资,都在后面的6年中慢慢实现了收益。其一期基金都来自联想控股,这些钱以及收益除一部分循环投入新基金外,“更大部分就要用于联想控股的核心资产投资”。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