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联想系,柳传志也形象地把联想投资和弘毅投资比喻成“护卫舰”,为联想控股做直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他们的第二个贡献,就是提供投资经验”。其中包括了选择什么样的行业、以何种路径进入等等;甚至在相关行业中有哪些专业人才,能够对行业发展起怎样的作用?
但这两家机构所能起的作用远非如此。弘毅投资已然是国内最好的PE机构之一,而就在今年的联想投资CEO Club上,柳传志也认为“联想投资有能力在未来坐上中国VC领域头把金交椅的潜质”。这种已经形成的品牌影响力也可以为联想控股所用,比如在联想控股此前对物美以及最近对汉口银行的投资,实际上都借力于弘毅投资。联想控股能够拿来就用的,还有增值服务以及如何做增值服务,这些联想投资和弘毅投资都已经验证过。
然而另一个问题又随之浮出水面:联想控股这艘航母和其护卫舰之间是否能联动,又如何实现联动?作为股权投资机构的联想投资和弘毅投资,“都有退出的压力”;而联想控股做的却是战略性投资。
“在三军联动中,控股能在行业专注和地域专注上贡献力量。”柳传志说。首先其会在控股层面培养一个行业分析队伍,其行业研究结果就可以覆盖联想系所有的投资机构,“比如对建材化工以及现代服务业的研究,大家都用得着”。而柳传志的另一个计划则是在一些地区设立办事处,“能够同时为三家服务”;同时由于长期跟当地政府沟通、互相了解,能降低联想系在当地的整体交易成本。
“20年,我们完全有可能做成一间出色的投资公司。”柳传志说,但模式上既不同于传统的PE投资,也不是巴菲特的模式。
相比较于当年TPG所处的外部环境,这个论断的理由似乎很充分。1990年代TPG成立时所拥有的资金实力,和今天的联想控股相比不可同日而语。“更重要的是那个时候的美国,诸多产业都已经成熟了;而我们很多行业的发展曲线都处于上升阶段。”柳传志说。新兴创办的TPG和已经存在了26年的联想品牌、影响相比,显然后者更有优势。
信心很足的柳传志却在其中发现了一个死扣。“企业管理三要素等一系列经验性的东西,其实大部分都集中在我身上。”但是要做投资就需要有一大批拥有这些经验的人。即使是已经运作了好几年的联想投资和弘毅投资,“怎样通过老带新的方式、通过各种会议以及自己的案例,让那些没有企业经验的员工对管理的基本问题有所了解”仍是其目前要解决的问题。
2008年初提起大讨论时,柳传志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如何让我的年轻同事们都能分享我的经验,最后变成他们的财富?而同时又如何让这些人能延续其产业报告的理念?
“机制改革势在必行。”回忆那些日子,柳传志说联想控股新战略的第一枪是“从机制改革悄悄开始的”。首先其推动国有大股东中国科学院把29%的股份卖给了泛海,使得联想控股变成一个产权结构更合理的企业,这一动作产生的直接意义是可以解决联想控股的长期激励问题,“让公司骨干也成为企业真正的主人”。
但诸多的小股东,何以能成为一支“蚂蚁雄兵”?“我们已经有了布置。”柳传志说,联想控股员工持有其35%的股份,“未来会该改制成一个员工持股公司。”但这个公司有一个特殊的规定:公司的股东们只享有分红权,却却永远不能买卖其名下的股权。“他们拥有投票权,能选出能代表他们说话的人。”柳传志说:而这些人就代表他们永远在联想控股内部行使主人的权力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