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绑地产的赚钱之道
就在煤改接近尾声的2009年年末,山西省内12家煤焦企业与272个文化旅游项目进行对接,投资文化旅游产业成为煤老板们的一条出路。
与此同时,煤老板们为了“抱团取暖”,成立了百企投资集团。黄华也加盟其中。
百企投资集团拿到了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胡兰镇胡兰村1200亩的土地,这里有一个800亩的生态湖。凭借着武则天在家乡湖中洗澡的传说,开发商打算把这里建成一个影视城,兼具旅游功能,整个项目即为“北京传家宝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影视基地”,预计总投资2亿元。
“当然这个项目是当地政府未来五年规划战略中的一项,带动的不仅仅是当地经济发展,而是与农业相关的创新型发展道路的探索,即体验‘农耕’特色旅游。目前该项目正在施工中,第一期现已完工。预计2011年底到2012年初完成总工程。”黄华表示。
除了此项目外,其在海南三亚同样拥有类似的地产项目,只是“生态湖”变成了“海岸线”。
“文化产业一定是我们的整个资源整合中的一部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黄华表示。
文化产业捆绑地产项目如何赚钱?对此问题,黄华很神秘地一笑说道:“现在对于我们而言,省下来的就是赚钱了。”
原来不少地方为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在前期的几年内,税收全免。这对于黄华等投资人而言,无疑是天上掉下的馅饼。
不过,黄华也表示,做文化类项目投入成本要比地产项目减少20%,回报率及其附加值则会有20%~30%的增长。
黄华作为他们这个团队的执行者和前锋进入文化产业领域,仅用3个月的时间注册了一家影视公司,并将大部分时间用在了解文化产业相关信息,以及结识文化产业领域的知名人物上面。
到北京电影学院学习,正是由一位文化产业研究专家的推荐。在这个班,黄华的关系网又迅速打开,小马奔腾、横店华纳、中影集团等国内一线的影视集团的主要负责人成为其同学。
“我们也在寻找好的项目进行投资,但这个项目一定与我们的产业有很好的结合点。”黄华表示。
促成泡沫还是促进发展
“这绝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真正核心。”对于黄华等煤老板的进入,一位地方广电系统的副总认为。
按照文化产业领域的人士理解,文化产业的发展一定是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产业,比如,《哈利·波特》的成功是图书、电影等领域的版权销售的成功,好莱坞的电影工业发展同样也是版权在不同领域的销售成功。
“中国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一定也是这个方向,随着融资平台以及担保机制的建立,关键是我们能否创作出优秀的内容。现在煤老板和炒房团的进入是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还是促成泡沫是值得思考的。”上述副总表示,“如果投资者只是因为电影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有政策扶持,想趁机分一杯羹,随后从电影产业里撤出,最终导致秩序的混乱,是非常不可取的。”
中国传媒咨询公司总裁陈焱却认为,文化产业发展初期,各种资本的进入都是正常的,在好莱坞电影发展初期,同样有地产商的进入。
“我们之所以成立影视公司,一定会有我们自己的盈利模式,我想等我们的项目成型后,会让我们的同行看到一些成果,我们的目标是在未来2~3年内让其上市。”黄华表示。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