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创业板最大一宗IPO被否,公司缺乏高成长性,利润率也备受质疑,董事长占股过大,均成为梦碎的元凶
最近几天,市场上大家谈论的最多的一条新闻可能就是“神舟电脑上市又被拒了”。根据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与22日晚间发布的公告称,神舟电脑创业板上市申请未获通过。
这也就意味着,神舟电脑的上市梦已经是第三次“被粉碎”。对于再次遭遇被拒的具体原因,神舟电脑方面并未透露具体原因,但业内人士对此纷纷作了自己的分析。
三次IPO遭拒
神舟电脑成立于2001年,以电脑技术开发为核心业务。此次IPO遭拒,对于神舟电脑来说,已经是第三次被拒之门外。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05年,神舟电脑就计划赴港集资,额度为50亿港元,但最终搁浅。外界普遍认为,与公司当时频繁的人事变化有关。第二次尝试上市是在2008年初,作为神舟电脑的领军人吴海军在当时表示,神舟电脑上市计划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启动,计划2008年年内完成上市,上市地点选择深圳中小板。但那年的上市名单中始终并未见到神舟电脑。到了年末,神舟电脑在金融海啸中因裁员风波引起广泛关注。
而此次三度冲关,吴海军选择了创业板。根据神舟电脑递交的上市申报材料,神舟电脑本次拟在创业板发行810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8.1亿股,募集资金将主要投资14.99亿元的昆山笔记本电脑研发项目。根据招股书显示,项目投产后,该公司笔记本电脑将从年产100万台增至年产460万台。
招股书中显示,该公司2010年和2009年净利润分别为2.58亿元和2.27亿元。
而神舟电脑IPO此番遭“枪毙”让一些投资人不解,因为,据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神舟电脑是创业板有史以来最大的IPO。
根据资料显示,创业板自2009年10月创立以来,总股本最大的为乐普医疗,2010年5月“10转10”后总股本达8.12亿股。剔除这一因素,目前,创业板最大IPO为向日葵,总股本为5.09亿股。而相比于神舟电脑的拟发行后的总股本,该公司无疑是创业板设立以来最大的IPO。尽管如此,神舟电脑仍然没有走出被拒的噩运。
利润空间达不到创业板要求?
缘何这只最大的IPO会遭到拒绝?对此,神舟电脑方面并未透露出具体的原因。但据业内人士普遍猜测,神舟电脑IPO被否,可能和目前国内PC制造业已趋成熟,市场竞争过于激烈,企业成长空间有限,另外公司长期奉行“低价”策略也不利于提升产品利润空间,无法满足创业板“高成长性”要求。
公开资料显示,神舟电脑近年来多被冠以“低价屠夫”的名号,2003年左右笔记本电脑售价普遍较高的时候,神舟电脑就打出“3988,神舟电脑带回家”的广告。该公司在招股书中也强调公司运用“按供应生产”理论,拥有低价优势。但这也受到市场质疑,认为其低价优势是基于在国际电脑市场上扫尾货与库存配件,依据配件研发相应产品,而非技术手段压缩成本,存在巨大的质量风险,且容易被原材料供应商控制。
与此同时,根据创业板对公司净利润的要求来分析,创业板对上市公司的要求是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
尽管从神舟电脑公布的近几年的净利润情况来看,虽然神舟电脑净利润远高于创业板的最低要求,但与创业板对盈利持续增长的高要求来说,明显存在着一定距离。
虽然净利润远高于创业板的最低要求,但2010年神舟电脑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幅均低于2009年,这一点,显然达不到创业板对盈利的持续增长的要求。
因此,有分析指出,在电脑市场进入微利时代的背景下,神舟电脑“低价销售”的持续盈利能力以及风险让人怀疑。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