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救出路:与国际投资者有效沟通
由于受到牵连而股价大跌的一些中国概念股公司,已经开始采取制订回购计划、发布新战略、约谈投行等积极行动,试图在华尔街挽回逝去的高估值时代。
就在上周,分众传媒宣布,将此前公布的股票回购计划由3亿美元,大幅提高到4.5亿美元,并在此后宣布与人人网的新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包括楼宇广告投放等多个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合作内容将包括互动广告、LBS基于地理位置的团购服务、未来新技术发展与应用等多个领域。
据统计,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共有15只中概股宣布了新增回购股票计划。
在宣布回购计划时,上述公司普遍表示,目前公司的股价被低估,希望通过回购计划提升股东价值,表达管理层及董事会看好公司未来业务发展的信心。比如,在去年底已经回购了价值200万美元的公司普通股之后,千方科技董事长兼CEO 夏曙东上周打算在未来一年内,在公开市场上再回购价值300万美元的公司普通股。
夏曙东公开表示:“尽管公司的业务和市场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但公司的股价最近却大幅下跌,这使得公司的价值会被严重低估。因此,我打算动用个人资金继续回购公司普通股,以此来向外界表明本人对公司以及公司股票价值的信心。”
不过,高翔认为:“虽然回购等行为表现出公司或高管对企业的信心,可能会短期挽救股价,但这不是最根本的方式。公司要实实在在证明自己的能力,向投资者沟通说明企业的愿景、使命、价值观。”他建议,中国概念股的 CEO应该增加与投资者的有效沟通渠道,甚至可以像美国其他公司一样,考虑通过在相关媒体发表声明等方式直接说明公司的相关情况,来消除误解。
施光耀也认为:危机中的对策,应该对症下药,本次是信任危机,应该在提升信任度方面努力。
在如何与国际投资者沟通的问题上,益普索上述的相关调研显示,有35%的受访者甚至认为,中国概念股比美国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的互动更好,53%的受访者认为两者的互动状况并无差异,仅有11%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概念股公司差于美国公司。但李星亮认为,在对公司及其业务的感性认知上,美国投资者对中国概念股肯定还是相对欠缺。
调查还显示,美国投资者买进和卖出中概股的意愿因行业而异。净买进意愿最大的是能源、电信和消费品行业。而对中国网络公司,投资者似乎表现出中性意愿。
在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的沟通渠道方面,大多数美国投资者会通过阅读大众媒体或者财经媒体的公司新闻、阅读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咨询财务投资分析师等方式,来获取相关信息。李柰表示:“除了互动和信息披露,能够拓展更多的与美国投资者交流的有效渠道。”
上市还是不上市
由于中国概念股近期的价格超跌,一些中国公司的赴美上市计划被迫暂时搁置。“现在看来,也许不是上市的好时机。”施光耀说。
事实上,自从今年6月以来,纳斯达克指数已经累计跌幅超过7%。而i美股中概30指数,自6月初跌幅约为13%。其中,i美股中概TMT指数自月初至今,累跌近20%。而除优酷、奇虎等少数公司外,在2010年和2011年上市的所有中国互联网公司几乎全部破发。比如,5月11日晚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世纪佳缘以11美元开盘,开盘3分钟后很快破发。此后,在纽交所挂牌交易的人人网也陷入破发魔咒,创下13.04美元的历史新低,较IPO首日创下的20.9美元历史最高价下跌37.61%。
迅雷公司于今年6月8日提交上市申请,不过随即传出因市场环境不佳而暂缓上市的消息。但迅雷对外否认了这一消息。但一位准备美国上市的国内互联网公司内部人士也向记者表示,公司准备在2~3个月内在美IPO,“虽然股价可能暂时会受到影响,但是在与竞争对手的赛跑中,现在的时机更加重要。”
尽管对中概股存在诸多争议,但是该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还是会尽量争取在这段时间上市,因为对于中国互联网发展来说,这是定格局的时段。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