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投资人的钱与中国品牌梦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中国的消费品市场虽然也涌现出一些品牌,但是给人们的感觉是不够“大牌”,曾之杰在商店里逛的时候,难免会发出“大品牌还是以国外为主”的感慨,他是开信创投总经理兼管理合伙人。
“有时候我们投资人也自问:靠我们身处一线投资人的钱能不能烧出中国自己的大品牌来?”曾之杰觉得不太乐观。
一个全球最大的潜在消费品市场并不一定能产生若干国际大品牌,这在创业投资圈里基本达成共识。一个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大品牌是需要时间慢慢锻造的,既需要有品牌文化传承,也需要有颇高的客户口碑。
今日资本合伙人温保马认为,过一段时间消费品市场一定会出现知名的品牌,“但是只靠烧钱打不出国际大品牌。”他表示,好的商业模式和团队是能不能做出一个好的服务型品牌的关键。要打造知名品牌,是一个长期的事情,而做出好产品则相对简单容易。
一些VC/PE正在推动中国企业通过收购或者合作经营等方式拥有一个世界级的品牌。从投资角度来说,这样会带来非常可观的企业品牌成长速度。
蒋跃敏甚至希望未来5?10年,自己能够培养出5?10家市值在500亿元左右的中国品牌,“VC/PE不仅可以带来钱,还可以带来更多的人脉、管理及上市资源,为中国企业培养世界级品牌做贡献。”蒋跃敏说:“我的一位同行投资了一家消费型企业,这家企业共有240家连锁店,但是每一家都很零散,就像一盘散沙,PE团队介入以后,通过资本和资源的整合,非常顺利,1?2年就已经是一个非常成型的上市公司了。”
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王耀表示,从2010年我国零售商业100强榜单来看,现在有苏宁、国美和百联3家企业销售额过千亿,“按照这种发展速度,中国在未来几年内一定会出现销售额过万亿的零售企业。”
近年来,中国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由吃、穿型消费向住、行方面发展。住房、医疗、旅游、教育以及享受型的汽车、家电、家居建材、电子产品等消费热点频现,成为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曾之杰告诉记者,2010年中国人均GDP接近4500美元,按照“十二五”年均增长7%的目标,我国人均GDP将超过5000美元,“从经济学上讲,这意味着中国已经步入消费升级黄金时代。”
不仅如此,媒体圈盛传即将出台的《国内贸易发展规划(2011?2015)》把完善落实扩大消费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规划旨在扩大消费需求,力争到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2010年翻一番,超过30万亿。这意味着,消费品零售总额将以每年超过3万亿的增幅递增,消费市场空间将大幅扩张。
规划计划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批发业、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等商贸服务业将有可能最先受益。此外,规划将引导企业提供适合老年人、80后、90后消费的商品和服务;支持发展文化消费、健身消费,拓展群众多样化消费,满足多层次的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城市居民消费潜力。
曾之杰告诉记者,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消费品的投资机会。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