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企业应兑现承诺
投资机构需要企业做出承诺,更需要兑现承诺,PE介入进来,如果因为增长速度、财务状况而出现上市障碍,多数会中止合作。
但也有例外,2010年8月底,曾经说要在2012年上市的湖南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浩)遭遇 “致癌门”。2008年金浩引进天图创投,“种植基地从原来的5万亩扩充到了10万亩,产能两年中增长了40%,生产基地从原来的4家通过并购扩充到7家,品牌影响知名度得到提升”。有投资人向《每日经济新闻》透露,“发生事件以后,金浩创始人刘翔浩与投资机构进行良性沟通,危机公关处理得当,投资机构也没有因此而扰乱投资计划,大家都在协商比较好的处理方式,为的是能够再度上市”。
投资人阚治东(博客)认为,每次投资都像与企业谈恋爱,如果谈得好,会演绎出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如果谈不好,双方都会黯然神伤。
企业:不能半路拦截
当当网李国庆此前在上市后与“大摩女”的一番恶战也来源于“对投资机构的定价不满意”。此次对于张兰的言论,李国庆表示“创业者/家经常被金融家拦路抢劫”。
凯旋创投风险投资合伙人金鹏在微博上表示,“最近老被人问投资人的价值在哪里。总结一下:投资人肯定能带给创业者的:钱、心理满足、想象空间;想给但很难做到的:行业知识、战略、管理经验;想给但创业者要千万小心的:财技、各种短平快的捷径。号称自己不需要钱又融资的创业者是吹牛,觉得自己什么都懂的投资人是吹大牛”。
“投资机构与企业最终极的矛盾体现在介入时间的节点。”某企业创始人说,“如果是我辛苦10月怀胎孕育的,你在我的孩子已长到3岁的时候开始收养,而你的希望是孩子长大以后,孝顺你要比孝顺我多一点,或者程度相同,创始人接受程度肯定是不一样的,但是要想成为公众公司,还是要付出代价的”。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金融系副主任朱武祥说,现在创业者和投资这两种力量都在快速增长,需要有对接机制。企业到一定层次了,希望能够找到投资,最重要的是理念上的认同。
开放心态最重要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曾经这样看待企业家和投资者的关系:投资者可以炒我们,我们当然也可以换投资者。“我希望给中国所有的创业者一个声音——投资者是跟着优秀的企业家走的,企业家不能跟着投资者走”。
1999年春天,第一笔以高盛为主的风险投资救了马云的急,1999年秋天第二轮投资,让马云挺过互联网寒冬,第三轮中小企业融资,完成上市目标,2005年8月,雅虎、软银再向阿里巴巴投资数亿美元。之后.阿里巴巴创办淘宝网,创办支付宝,收购雅虎中国,创办阿里软件。一直到阿里巴巴上市。由此“风险投资大赚一把,作为阿里巴巴集团的两个大股东,雅虎和软银在阿里巴巴上市当天账面上获得了巨额的回报”。
另一个合作良好的案例则是莫天全率领的搜房网。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在搜房的发展中,莫天全接触过VC、PE、产业投资、纯财务投资等各路资本,虽然搜房网也曾出现过多次被投资人控股的情况,但是搜房网历任投资人的谢幕都圆满完美,至少没有公开对峙。而实际上矛盾和摩擦都会有,“这一切与创始人有着很大的关系,莫天全认为作为创始人在一开始就需要对企业未来的控制权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创始人与投资者的良性互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始人的智慧”。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