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哥”中华网上市近一年后,新浪、网易、搜狐才陆续登陆纳斯达克。
后来的事实证明,毕业于沃顿商学院、自己开过系统集成公司的香港商人叶克勇此时正站在事业的顶峰,他再也没能像当时那样如鱼得水。
2000年1月通过股票拆分,中华网又获得近3亿美元资金。3月,分拆旗下香港网在香港创业板上市,获得近2亿美元资金支持。加上上市前CIC注资和私募资金,2000年3月时,中华网持有现金超过5.5亿美元。
此时,拥有官方新华社背景的中华网手握大量现金。多年后,很多业界人士对当年中华网的印象仍然是“很有钱”。
一位曾任中华网中层的陈姓人士回忆,2004年选择加盟中华网,因为这家公司所提供的薪金“比新浪网丰厚不少”。事实上,当时的中华网已处在下降通道。
资本掮客叶克勇
2001年开始,互联网泡沫出现破灭迹象,互联网概念股大跌。各家网站苦苦寻找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商业模式,经历阵痛。
直到2003年非典时期,用户近距离接触受限,电信增值服务迎来春天。三大门户相继传出盈利消息,而唯独中华网仍然在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网络广告连锁代理业务上苦苦挣扎。曾经股价最高的中华网已跌至低位。
早已落后的中华网幡然醒悟,终于掷出杀手锏。子公司香港网宣布收购国内排名前五位的短信服务商掌中万维。而此时,三大门户网站的无线业务季度盈利已达八九百万元。
“收购之后效果并没有那么好,因为已经过了增长点。互联网资本是追求高增值,而不是高市值。传统行业现金流增长最好的时期很可能是中后期,但是互联网行业则是在从无到有的阶段。”上述陈姓人士说。
他加盟中华网后,负责业务创新,直接向公司执行副总裁汇报。他当时在业界最早倡导将无线和有线结合起来的模式,并将中华网首页升级为2.0版,“不同人看到的首页不一样。过去的展示性广告就可以变成效率更高的关联性广告”。
但中华网高层显然对这种技术创新并不感冒。“公司在自己公司新业务上的支持度远不如在外面买公司那么有兴趣。”
在朋友眼中,叶克勇政商通吃,人脉甚广。葛甲了解到的叶克勇“很少跟互联网业内人士打交道,热心结交高官”。在陈氏眼中,叶克勇则是个不折不扣的“资本掮客”,“他只是扮演资本交换的角色,没有做到资源整合”。
2006年,陈氏离开这家“更多考虑资本运作而非创新业务”的公司,加盟新浪网。对他来说,国内互联网行业虽然都缺乏主动创新能力,但至少还有被动创新意识。三大门户网站至少都暂时找到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而中华网除去人气颇旺、经常上传独家揭秘图片的军事社区,几乎一无所有了。
疯狂的收购
2005年,为了弱化门户概念,将重心移至软件业务,中华网成立中华网投资集团,设中华网软件、中华网游戏、中华网全球服务、中华网科技四家子公司。中华网和香港网并入中华网科技公司。中华网在美上市的代码“CHINA”不变,公司主体已变更为中华网的母公司。
叶克勇亲自出任软件公司CEO,其收购野心终于在软件公司上得到满足。中华网软件在收购铂金公司后成立,而后仅公司网站上列出的并购公司就达18家,其中多数为海外并购。
叶克勇是个收购狂人。早在创立中华网伊始,他就开始了自己的收购计划。夏鼎资本创始合伙人叶锋回忆,当年很多朋友通过把各种小公司卖给他致富,包括一些小的搜索引擎、交友社区网站。“因为他买的都不是行业最好的公司,一买来,小公司老板就拿了钱自己创业去了,几乎没有做成的。”
叶锋在美国纽约大学主攻并购研究。“从我们统计的结果来看,并购成功的几率非常小。并购之后文化、团队的整合,是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所以真正优秀的企业还是自身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