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2011年股市“归零”的纠结,2012年中国的资本市场会有起色吗?还会有“汹涌”的IPO大潮吗?摩根大通亚太区投资银行副主席、中国投资银行首席执行官方方认为,中国资本市场短期内很难有大起色,但中国经济仍然存在值得投资的亮点。
中国投行市场呈现波动性和多样性
刚刚过去12个月,中国投资银行的市场经历了大起大落。总体而言可以两个关键语来总结。
第一个关键词是波动,包括市场、项目、上市公司表现都出现波动性。
投行市场的波动性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2010年底投行市场热闹而繁忙,以摩根大通为例,当时光IPO项目一个月内就有三四个项目。到2011年3月,中国概念股在海外遭受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打击,市场形势出现转折,此后市场慢慢恢复,到了2011年7月30日,摩根大通完成正通汽车的配股融资项目后市场直转直下,欧洲深陷债务危机、海外中国概念股出现信任危机、部分中概股频频被做空机构“猎杀”、VIE模式迷局等等令融资市场出现低迷,到10月初金融市场指数跌到2011年低谷,到2011年年底市场基本上没有大型融资活动发生。有众多公司为拓展业务渴望通过海外资本市场融资,而随着欧债危机发展,由于市场窗口不断收窄,很多IPO被迫推迟。2011年公开市场上至少有18个上市项目推到市场上做了路演和向投资者进行全球推介,但最后空手而归,是发行人铩羽而归最多的一年,到目前市场仍没有完全恢复信心。
其次,投行市场波动性还需要特别关注的是,2011年有很多“没有穿衣服的皇帝”被市场所发现。一方面,曾经被境外投资者所追捧的中国概念股“神话不再”,部分中国概念股频频涉嫌财务造假。此外,也有部分海外投资者担忧中国经济成长中的泡沫问题。另一方面,很多公司在没做好准备情况下匆忙上市、急于融资,往往在执行过程中容易出现低级错误,这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市场波动大,很多项目都在赶时点,市场充满一种急躁的气氛。这就使上市公司在准备过程中难免出现尽职调查等方面的疏忽。
在今年波动的市场中,要避免出现上述情况,一是投行要对市场有足够精准的认识和判断,二是投行要能够管理客户,建立与客户之间的信任度。
2011年中国投行市场的第二个关键词是多样性,包括产品、融资活动方式、并购、发行主体等各方面的多样性。
首先是融资产品的多样性。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持续快速发展,2010年人民币海外点心债还处于试水阶段,2011年人民币海外点心债已经成为融资市场的主角之一。除了人民币点心债之外,部分红筹公司的大股东还发行可交换债券进行融资。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在香港还是美国,大股东提出对上市公司实施私有化案例频频出现,复星国际、富邦银行、盛大网络等公司都传出私有化消息。2010年10月盛大网络已经向美国证券监管部门提交文件,盛大网络已经与摩根大通达成协议,以通过借款,以41.35美元每股,溢价26.6%的价格回购除陈天桥家族所持股份之外的所有流通股,在完成私有化之后退市。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