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Facebook 股票上市的第一天的情况可谓惊涛骇浪,股价多次触及其发行价 38 美元。但在股票承销团的努力下,Facebook 终于以 38.23 美元收盘。其中,最大的功臣莫过于主承销商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其使用了绿鞋机制(Greenshoe),在最后 20 分钟的交易时间中动用近 20 亿美元资金在市场上购入 Facebook 股票,从而避免了后者股票第一天上市就跌破发行价38美元。
作为股票成功上市的功臣,承销团也获得了丰厚的报酬。其中,主承销商摩根士丹利获得了 Facebook 这次 IPO 中 38%,约为6700 万美元的承销费。不过这份“功”和“名”来之不易,尤其是在我们了解大摩跟高盛为了争夺 Facebook 主承销商进行的斗争之后。十天前,鲜见深度报道的 Business Insider 花了一个多月时间采访相关人物,写了一篇很长很长的报道,来揭露这场斗争的内幕。
战前局势:大摩风头正劲
这次 Facebook 的 IPO 中,承销商一共有 33 家,其中主承销商是摩根斯坦利,另外的主要承销商还包括摩根大通、高盛(Goldman Sachs)、美林和巴克莱银行(Barclays)。而整个硅谷都明白,现在大型的科技公司上市,主承销商只有两个选择:摩根士丹利或者高盛,他们在最近数十年的科技公司 IPO 中建立了一些对自己有利的行规,并树立了威望。高盛是微软、雅虎、eBay 的 IPO 主承销商,而摩根士丹利则是 Google、LinkedIn、Zynga 的 IPO 主承销商。
近几年,摩根士丹利的风头盖过了高盛。在最近一次大型社交网站 LinkedIn 的 IPO 主承销商资格争夺中,就能体现这点。高盛在此期间犯了三个决策性错误。首先,摩根斯坦利的代表 Michael Grimes 是其整个公司的技术团队主管,而高盛的代表 Scott Stanford 只是高盛全球互联网团队的主管,两者职务级别上的差距让 LinkedIn 感觉摩根斯坦利对自己更重视。其次,Scott 选择了向 LinkedIn 的创始人下功夫,而不是更有决定权的 CEO 和 CFO。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Michael 和他的团队早在 LinkedIn 有意上市一年多前就免费帮助其分析业务状况和改善财务运作,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关系,高盛作为后来者,已经没有了争取的机会。
在意识到在科技公司 IPO 的市场中劣势明显后,高盛做出了积极的转变。他们派出了自己的秘密武器:科技通讯及媒体团队的联席主管 Anthony Noto,他与高盛在硅谷的总负责人 George Lee 一同主持当地的工作。Noto 是一名互联网分析家,曾担任 NFL 的财务总监。与摩根斯坦利的 Michael Grimes 相比,Noto 在研究分析和财务总监工作经验方面的优势,他更能够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出发去想问题,帮助需要 IPO 的公司更好地推销他们的股票。虽然已经挽救不了公司在 LinkedIn IPO 上的颓势,但通过削弱 Scott 的职权,Noto 带领自己的团队为高盛在科技公司 IPO 市场上收复了一些失地。高盛在 Zynga 和 Groupon 的 IPO 中都成为了联合主承销商,在 Yelp 的 IPO 中更是大获全胜,成为了主承销商。这些改变也让高盛在竞争成为 Facebook IPO 主承销商的对弈中取得了资格。
正式开战,媒体成了帮凶
各大投行的战斗从 Mark Zuckerberg 全程委托 Facebook 的CFO,David Ebersman 负责挑选 IPO 的主承销商开始。
为了讨好 Facebook ,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的出尽法宝让自己在其高层人员前多露面。如在2010年的秋季,Facebook 的 COO,Sheryl Sandberg 在旧金山为柬埔寨的女性权利保护倡导者 Somaly Mam 组织了一场筹款活动,高盛的 George Lee 和近几年,摩根士丹利的风头盖过了高盛。的 Michael Grimes 成为了两名最大的赞助者。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高盛都步步为营地做好了与摩根斯坦利的竞争,高盛的 CEO,Lloyd Blankfein 也曾多次到了硅谷与 Facebook 的高层会面。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