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难双赢?
企业通过私募融资获得资金发展,投资机构通过股权升值获得收益,看似是一致的目标,但在其背后,各自的理念和价值观有时却是相差甚远。
某家外资基金合伙人王卓(化名)向记者坦言,在中国其希望在投资企业后能在运营上参与较多的管理,借此来提高企业的业绩。“但事实上我们往往只能做少数股东,因为有很多企业是企业家自己创业,他们希望在企业里占较多的股份,有绝对的话语权。”
在王卓看来,对中国企业来说,有时候他们不仅仅需要资金,更需要借助外力充实完善管理和运营等方面的经验。“如果只是想单单通过自己的方式进行增长,而不是借助外面的一些投资者的经验和价值的话,这样的企业是不会成功的。”
然而,这样的说法,企业并不买账。俏江南创始人张兰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引进鼎晖是俏江南最大的失误,毫无意义。”这一席话将本来就关系微妙的企业与私募股权投资者的矛盾直接公开化。“他们什么也没给我们带来。”张兰直白地评价俏江南的投资者。
某家互联网企业曾吸引了多家投资机构的垂青,其创始人也向记者直言,引入风投,其原则是除了给钱,不希望风投介入企业的实际管理。“他们可以给予一些建议,但毕竟实干的还是我们自己的团队,我们有对于企业发展的规划,并不希望因为风投在背后鞭策,希望能快进快出,而让企业乱了阵脚,被推着上市不是任何一家企业甘愿做的事情。”他强调。
“资本永远是逐利的,不要指望资本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雪中送炭的角色,他们干的只是锦上添花的事。”这是一位投资人向记者透露的行业心声,而这其实也是上述互联网企业最为忌惮的事实所在。
“一般情况下,作为投资方,我们尊重企业的意见,但如果真的发现企业管理团队产生了根本性的错误,换人或是介入管理是不可避免的事情。”王卓强调,“投资之前往往要看清楚人,如果企业优质,但创始人不行的话,这样的企业我们宁愿不投。事后一旦内讧,往往就是致命的。”
李玮栋指出,创业者需在充分评估企业现状和发展前景的情况下引入合适的外部投资者,无论是过于依赖或神化PE对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作用,还是质疑PE基于自身风险控制和盈利模式而作出的决策,都是不可取的。
贝恩投资(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王励弘也告诉记者,双方的价值观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是否相同是决定投资与否的前提。“不论是企业团队还是投资机构,要有一个真正的发展方向的认同,中国市场在不断地变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总会出现偏差,这时候要做相应的改变,这就需要双方在投资过程中不断地交流,并做出调整。只有双方的利益和战略眼光一致才能够把企业做好。”王励弘说。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