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谙商业逻辑
文化企业的很多掌门人都有文化情结,但赵小兵更为偏爱文化商人。他认为,天马行空的艺术家,往往因为没有商业意识而增加了企业运营的风险。
十一年前,当赵小兵与王中军坐下来聊天时,王喜欢聊怎么拍片子,怎么把创意做得更好。而现在俩人在一起时,谈得最多的就是文化产业,王中军会问赵小兵:“这个产业你怎么看,应该怎么做?”赵小兵如此评价他的老朋友:“现在的王中军,更多的是懂文化的商人。他是从商业的角度,从企业家的角度去研究文化。文化商人和创意大师,如果一定要从中选一个的话,我有70%的可能会去选懂文化的企业家。”
相对于赵小兵对文化商人的“偏爱”,林凌表示他看重的是商业逻辑,因为这样可以降低企业的运作风险,平衡内容与运营之间的关系。林凌强调团队之间的平衡能力,“我们比较喜欢投有个共同体的企业,即企业家之间或者企业家和管理团队之间,可以互补,很好地平衡文化产品和企业运营的关系。”
● 理解产业环境
关于投资,业内一直有这样的说法,一种是押车道(企业所在行业),另一种是押车手(企业家及团队)。车手所起的作用是60%~70%,车道是30%~40%。
仅找到车技(商业逻辑)好的车手还不够,车手还应该了解车道(产业环境)。决定车手走得更远的因素是,车手对行业发展、消费市场等产业环境的理解和把握。对投资人来说,理解产业环境非常重要,这将影响车手的想法在实际经营中的实现,获得下一步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未来走得更远。林凌认为,在华商报的案子中,无论是押车道还是押车手,基石都做得很好。
排除危险因素
有价值的项目加上靠谱的企业家,这一切似乎完美,但谨慎的投资人往往能看到隐藏其中的危险因素,比如企业运作是否靠市场力量来推动。汉元集团董事局主席黄悦认为,这种风险源自复杂的政策环境,很多文化企业往往不是靠市场化运作。
发起于2007年的深圳市天禄琳琅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是国内“类证券化交易模式”领域最早的探索者和先行者。2010年5月成为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的1号交易商,同时是北京文化产权交易所的核心筹备组成员单位。创始人叶强,是深圳文交所里非常活跃的交易商。叶强和他所在的天禄琳琅,参与制定了全国文交所的所有尝试性的制度规则。叶强本人是国内最早探索研究“权益拆分”模式的文化企业家,业内对他的评价很高。尽管享有众多赞誉和重重光环,叶强和他的天禄琳琅,当前也陷入了融资困境。他要解决的问题是,天禄琳琅需要增资扩股。叶强找到汉元集团董事局主席黄悦,希望汉元能对其公司投资。
曾参与深圳文交所创立及运作的黄悦,一直关注文化产业的发展,但在投资上非常谨慎。她称赞叶强是“中国文化产权交易的鼻祖”,表示“天禄琳琅相当于文化产业运作的公司,如果说他今后往前走,就相当于华谊公司。”天禄琳琅的定位很独特,前景也看似很广,更重要的是它有一位非常强悍的创始人。那么,它能否获得汉元的青睐和投资?
在汉元集团投资委员会看来,天禄琳琅走到今天更多的是叶强个人的价值,而非公司本身。因而否决这个投资计划。“应该说,文化企业几乎都存在这样的问题。”黄悦认为,这反映出企业并非市场化、模块化地有序运作。这种硬伤导致的后果是,一旦核心人物离场,企业很快就散场。这也是汉元集团之所以否决计划的重要原因。
而叶强本人显然不愿对此多说,眼下的情况对他来说举步维艰。他告诉《经理人》,公司确实面临很多问题,他们已在努力解决中,但具体情况不便细说。而他本人正在筹备基金。
天禄琳琅的案例说明,对于投资人来说,当前环境下,评估一个文化企业,不在于它有多少的光环,而在于其身上是否潜伏了不利于投资的“危险因素”。
赵小兵们的忐忑心情,是必然的。作为高度市场化的风险投资,保守运作是应有的逻辑。而文化产业是否会成为下一座金矿,一切有待市场检验。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