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经济的土壤上,数不清的公司和产品,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它们当中的大多数,如盛开的昙花般,迅速凋零;少数存活下来的“幸运儿”,一部分长期默默无闻,终归消失于岁月的尘埃中;另一部分则顽强向上,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名牌。但即便是这些市场百里挑一成长起来的知名品牌,也可能在时代的急剧变迁中轰然倒塌,如我国曾经的日化第一品牌“活力28”、饮料行业第一品牌健力宝、历史悠久的熊猫电子,国外昔日的手机巨头诺基亚、全球最大网络社区Myspace……
昔日风光无限,看似强大无敌,缘何突然间一溃千里?
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12中国上市公司口碑榜”早已起航,在“口碑榜”最终榜单揭晓前,本期特别报道将为投资者全面分析中国优秀上市公司商业模式的“进化论”。
商业模式 企业之魂
不同的公司走向失败,可能有不同的原因,如不思进取、体制僵化、策略失当、竞争环境巨变等等。但对于这些不同行业、不同时代的企业而言,其失败大多有一个共同的重要因素:商业模式。
所谓商业模式,简言之,即以最合理的方式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通过最优实现形式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客户价值,同时使自身达成持续赢利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
竞争,是市场经济最具魅力的一面,竞争产生效率,带来优胜劣汰。好的商业模式,是一家企业适应竞争、在竞争中不断壮大的必备条件。如百年老店IBM,从成立以来,其总共经历了5次较大的转型,先后抓住了“二战”期间对于军需、20世纪50年代军需计算机、80年代开始的PC时代、90年代的软件服务以及新世纪以来的信息服务等重大机遇,而每一次转型,都意味着公司在商业模式上的彻底转变。如今,IBM这家百年老店依旧生机勃勃。
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并非一把“万能钥匙”,市场环境在变,商业模式同样也需要随之而变,固守陈旧的商业模式注定将被淘汰。如曾经的央视标王秦池酒,依靠“广告+勾兑酒”的模式,秦池得以急速壮大。但在壮大后,秦池酒并未将重点放在提升自有酒窖产能、深入塑造自身品牌上,当遇到勾兑酒事件被曝光后,其迅速成为众矢之的,市场地位一落千丈。
商业模式是公司的灵魂,其直接影响公司的发展轨迹、发展方向以及寿命。A股上市公司作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亦是如此,优秀的商业模式将带领公司走上另一个台阶,而进化失败的商业模式只有惨遭淘汰,投资者们,若你手中持有上市公司的商业模式存在着难以成功进化的风险,你还能淡定从容吗?
家电商业模式的进化之痛
通过家电销售数年来的发展,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商业模式进化为企业以及消费者带来的改变。
回忆一下10年、甚至20年前,我们在哪里买家电?
百货商场。在我国,上世纪90年代以前,百货商场这种业态在家电销售方面一直处于领跑者地位。百货商场以占地条件为武器,以丰富的产品吸引顾客,加上几十年沉淀下来的品牌效应,在老百姓心中形成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厂家对各城市大中型商场的争夺,成为这个时期家电生产企业渠道竞争的焦点。
然而,进入90年代后期,家电流通领域由传统大中型商场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以国美、苏宁为代表的专业连锁店出现后,立即显示出价格便宜、品种齐全、选择性强、服务专业的优势,从百货商场中分流了大量的购买力。而传统百货商场经营模式明显滞后于环境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改变,表现在对消费者需求变化的反应速度较慢,对市场消费的适应力和引导力不强,既无价格优势又无显著的经营特色等。
因此,以苏宁为代表的家电连锁企业快速壮大,截至今年上半年,苏宁在多个城市开设了1689家连锁店,2012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65.07亿元,员工超过17万人。2004年成功上市融资的苏宁电器也一度市值暴涨,辉煌时期较上市之初增长约30倍,成为A股市场一匹公认的“白马股”。
然而,市场经济没有常胜将军,商业模式也必须不断进化,依靠家电连锁大卖场这一新兴商业模式,苏宁、国美等新秀得以迅速崛起并成为行业巨头,但随之而来面临电商的冲击时,苏宁、国美一度坚守的商业模式也面临着转型的巨大压力。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电商“价格战”,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苏宁、国美的家电连锁大卖场模式急需转型的压力。
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让网络购物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消费者购买家电越来越倾向于京东、天猫等网上商城。而网上购物的盛行却对传统的苏宁、国美等家电卖场带来了重大的打击。国美今年的半年报净利润亏损超过5亿元,是9年来首次出现中期亏损,苏宁的半年业绩也出现明显下滑。曾经依靠家电连锁卖场成功打败百货商场的苏宁、国美,如今不得不“二次创业”。目前,苏宁已打造苏宁易购作为旗下B2C的网上购物平台,国美也有自己的线上品牌库巴网,与京东等网上商城进行对抗。不过,苏宁、国美能否转型成功,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