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微信坐不住了
此前,微信一直在小心翼翼地进行着商业化尝试,表现为外在节奏上看就是慢悠悠的。这一方面是因为张小龙对产品的克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一骑绝尘的微信在国内暂时没什么对手,所以腾讯宁可拿大把资金砸到国际上去,扩展广度的地盘而不是深度的商业化尝试。
但新浪与阿里的联姻,如果双方整合顺利,那微信就将面临真正的威胁了。毕竟,移动互联网上的几大变现途径,广告暂时看不到希望,腾讯游戏占优,阿里可是绝对意义的电商老大。如果无线电商这块被阿里和新浪携手占据,微信就算能复制PC互联网上腾讯的游戏奇迹,那想象空间也将被大大压缩。
微信的本地生活去年下半年火过一阵子,最近又比较沉寂,甚至本地生活的公众账号都深深藏了起来,页面也是用HTML 5简单做了一个了事。用这种节奏应对来势汹汹的阿里,胜负可不好说。
6、 阿里和新浪婚后能和谐么?
阿里巴巴和新浪的感情生活都不算太顺利。阿里跟雅虎离过一次婚,新浪拒绝过盛大的求爱,自己家里还分过几次家。这也是这次联姻最大的变数:阿里能否顺利将新浪微博整合进自己的生态圈里。毕竟,新浪的媒体属性太强,产品能力上却一塌糊涂;阿里此前在获得雅虎中国的资产后,采取的是要人不要业务的态度,虽然最后吸纳了不少人才,雅虎中国却挂在了那里。此后,对口碑网的收购也算不上成功。
新浪的那笔帐就更不用算了,整个一个中国互联网失败案例的糗事百科。这孩子能活到今天,全靠在媒体性上的一口韧劲。
如果真按生活经验来说呢,离婚一次的男人是宝,离婚两次的男人是草,那阿里整合新浪微博应该比整合雅虎中国更有经验些。这一步,还要看那30%的持股权何时行使,以及双方相关负责业务的高管变动。
7、 微博激活,阿里生态圈完善
如果上述第6点能够顺利进行,那双方就进入happy end结局。
微博的增长乏力有目共睹,在微信的冲击下也丧失了不少用户时间。但在媒体属性上,微博仍然是移动互联网第一,积累的大量数据虽然没有经过很好的挖掘,但也仍然具有潜在价值。在获得这笔投资并与阿里展开合作后,这些数据将补充阿里在“人”方面的数据化进程,弥补此前只有“物”的缺憾。
而对阿里来说,做平台做电商早不是它的追求,“生活化”的生态圈才是它的长远野心。阿里系这些年一直从网购切入生活化领域,淘宝和天猫自不必说,几乎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支付宝的水电煤缴费、信用卡还款、转账更是生活必需,就目前的这些如果可以和新浪微博打通,那将让微博成为生活空间,而不是仅仅是媒体空间。
8、 微博将丧失媒体的中立性,商业性加重?扯淡
这是目前看到的所有反应中最扯淡的一条。如果说阿里巴巴买微博只是为了买个媒体,那实在是一笔太烂的交易。5.8亿美元才买个18%,有哪个媒体要这么高的估值啊。那些 “微博此后不再有对阿里不利的言论”的预测的不靠谱之处在于,中国公关界第一高手阿里巴巴,其西湖国际的一个扫地阿姨应该都知道,对待负面舆论的最好办法是用正面舆论淹没它,而不是让它消失而造成更大的负面。
而微博的商业性加重本身也的确应该提上议事日程了。互联网上免费服务的不靠谱,最近这段时间敏感的用户应该深有体会。一个找不到盈利模式的产品,不会永远存在,哪怕它对用户意义再大。反过来说,微博的用户意义仍然是微信无法取代的,那么它的商业化最终就是对用户有利的。我愿意看到一份我喜欢的报纸上有高质量的广告,微博也是(Cye.com.cn)。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