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似不缺钱的健康管理行业,却不停有钱找上门来
● 医疗体检中心做的是亚健康人群生意,有能力辐射上下游产业链
现在给你近一亿美元,你会拿去做什么?这个问题对于爱康国宾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黎刚,是个大问题。在健康管理行业,爱康国宾并不是规模最大的企业,但吸引投资者的能力却首屈一指。2013年4月,高盛集团与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联合向爱康国宾投资近一亿美金。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健康管理行业最大的一笔私募投资。
截至目前,爱康国宾共在全国20个城市拥有35家体检中心,这个数字少于慈铭体检和美年大健康。不过其营收能力却是目前医疗体检三甲中最强的,2012年实现营收约8亿元。“应该说,我们的资金状况是比较充裕的。”张黎刚说。言下之意,公司并不是特别缺钱。
在医疗体检行业,不缺钱或许是常态。另一家医疗体检龙头企业慈铭体检已经发起IPO程序并完成过会,有质疑者说,上市最直接的目的应该是融资,但招股书显示,截至2011年末慈铭体检账面现金额为1.52亿元,报告期内短期借款和流动负债均为零,说明慈铭体检现金充裕。就是这个看似不缺钱的行业,钱却不停送上门来。2012年8月,美年大健康也成功融资5000万美元,投资者为凯雷投资。
这钱有点“烫手”。先听听投资人怎么说。高盛集团董事总经理柳青表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增加,慢性疾病增加,国民健康意识提高,使医疗体系面临新一轮转型,“我们希望现在的医疗资源配置逐渐由治疗转变为预防和健康管理为核心。”简言之,高盛和GIC认为自己投的是中国医疗事业的未来。
仅从增长数字来看,这已经是许多人的共识。最常被引用的一组数字是,医疗产业在美国占到GDP的18%,而中国只有5%。另一方面,很多实体经济的兴衰难免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而波动,但医疗产业却是个避风港。“医疗产业的增长率近年可以超过GDP的增长速度。”张黎刚说,具体到爱康国宾,近年也可以维持规模40%至50%的同比增长。
“宏观面大家都看好,从微观层面看,行业还是分散程度比较高。整个医疗服务业中,真正浮出水面可以投资的标的并不多,行业前三甲全被投资人看中,也不稀奇。”一位业内人士指出。
另一方面,在现阶段以医疗体检为主的健康管理行业,由于行业格局分散,并购频频发生,甚至不乏排名靠前企业间的相互并购与合并。爱康国宾即是由爱康网与国宾合并而成。美年大健康也是同业合并的产物。慈铭体检在2008年更是曾经一周内连续完成两起并购。多次并购之后,三分天下格局已定,张黎刚也表示,“至少两年内,我看不到行业内前三甲有互相整合的可能。”这意味着随着行业三大龙头地位的稳固,市场格局正在开始趋于稳定,此时风投入场加码正当其时。
融资完成后,上市是题中应有之义。早在2007年,爱康国宾即获得美林证券、ePlanet、华登国际、美国中经合集团、上海创投、清科集团等6家投资机构共同注资2500万美元。并计划三年内在海外资本市场完成IPO,但未能如愿。这次融资完成后,上市的话题重提,眼前同行已完成过会,上市指日可待,张黎刚却表示“没有时间表”。高盛和GIC也没有硬性要求何时完成上市。那接近一亿美元的钱怎么花?张表示,接近一亿美元的注资,一方面会用于在全国主要中心城市的医疗实体扩张,且扩张速度会大大加快,另一方面,也会开始发展“与医疗体检”平行的新业务Cye.com.cn。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