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用于培养、交易的球员的年龄结构,王原希望16岁-18岁的球员占到总数的50%,而20岁-22岁的球员,占到总数的30%,剩余的20%配置23岁-24岁的球员。
在基金包中,被选定的20岁-22岁优秀球员,主要用以租借,而被选定的23岁-24岁球员,则直接可以用以转会交易。而16岁-18岁的球员,经过2年-4年的培养之后,也可以进入租借的循环,其中一名从16岁开始培养的球员,每年的开销为50万-100万元不等,若是发行一只含有15名球员的基金包,所需要的总认购成本为8000万元,
但是,基金迈向足球圈外却遭遇了不小的麻烦,因为王原并不熟悉投资圈,从去年8月开始张罗到今年年初,也仅仅接触到五六家投资机构,而他们对这只足球私募基金并没有太大投资兴趣。
“我很难通过财经的语言来和他们讲一个足球的故事,原本做外贸积累下来的资源也很难用在私募基金上。”王原对于自己在投资领域的陌生显得有些沮丧。
不过令王原感到欣慰的是,在他将近一年的各处游说下,终于在今年年初有财经领域的专业人士肯出手相助,曾在普华永道从事战略投资顾问业务,并参与过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刘刚(化名)对这只足球私募基金展示出了足够兴趣,并愿意合伙经营。
刘刚在投资领域的资源让王原接触到更多足球圈外的资本世界,目前已经有部分投资机构主动找王原来洽谈业务,尽管还没有明确的投资意向,但总好过自己摸着石头过河。
在刘刚看来,王原的这只私募基金在连基本组织形式、融资渠道都没有明确的状态便“仓促上阵”。在刘刚的规划下,这只私募基金的第一种做法是投资3000万,与王原共同成立管理公司,两者作为基金的GP(一般合伙人);第二种做法是作为LP(有限合伙人),直接募集到6000万到8000万,足球经纪人按照规定收取管理费以及日后球员转会以及商业活动带来的收益分成。
“基金的操作模式和普通私募基金无异,只是将球员作为投资产品来管理而已,就是通过吸纳外部资本来做一个从16岁到25岁被买断的球员的经纪公司而已。”王原如是对本报记者表示。
“买手”的烦恼
据介绍,一只基金推出之后,将分别在第一个4年和第二个4年分红退出。王原希望球员基金在第一个4年分红时,基金能够获得3.8倍的回报,而8年过后的所有回报将达到投入的4.8-5倍。
王原对此坦言,足球私募基金是一个长线投资的生意,七八年的培养等待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熬得下来的,国内的投资者还是希望能够做一些“快进快出”的短线生意。
投资者的顾虑不难理解,例如球员伤病若无法预测,球员伤停报销就将使得球员基金包的盈利受到影响;此外,如若被选择球员并未如愿进入职业上升期,相反地,他的状态迅速进入下行期,也会使得基金包贬值。长达8年的等待存在各种不可控因素,即便是像罗纳尔迪尼奥那种已经拿到世界足球先生的球星也遭遇过在26岁这个职业球员黄金期开始状态下滑。
因此,王原在自己的产品包内开发出了“租借模式”,并将球员的年龄做了结构化的调整从原本清一色的十六七岁的球员增加到三种配置:16岁-18岁的球员占总数的50%Cye.com.cn,而20岁-22岁的球员占到30%,剩余20%是23岁-24岁的球员。
“那些年龄较大、相对比较成熟的球员比较适合短期套现,尽管回报率不是很高,但可以保证投资者可以快进快出。”刘刚向记者表示基金的模型应该适合目前市场内抱有各种目的的投资者,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针对性的推出投资产品。
同时,王原也尽可能的扩大每一只基金包内的球员数量,扩充样本数量从而将风险均摊,在他看来,刚刚开始起步的基金还是以稳妥为主,要想办法得到外部资本的信任。
但朱晓东也指出足球私募基金模式在国内将要遭遇的风险:因为国内的足球群众基础薄弱,很难像巴西、阿根廷那些国家可以很轻易地寻找到有潜质的小球员,而且此前中国足球遭遇的一些假球、黑哨事件让很多家长不愿意送孩子来踢球。“巴西那种地方撒一把种子可以遍地开花,但国内缺乏这种土壤。”朱晓东说。
朱晓东指出的问题王原早有考虑,因此在球员基金包中,外籍球员和国内球员比例各占50%,如果国内足球发展迅速,未来将重点放在国内球员的开发上,在王原看来本土市场球员的信息相对透明很多,风险的可控性也较强。
但在从事专业私募基金评估人士看来,相比于房地产、制造业等传统行业,王原的足球基金专业性太强,面向足球圈外市场融资时足球经纪人所提供的信息多为封闭式信息,投资者无从考证信息的真伪,这将给投资方带来极大风险。
“的确,足球经纪人的生意一直是在一个小圈子里运行,很多信息都是作为最高商业机密所不为人知的。”王原对此坦言。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