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Groupon模仿者的未来
回到国内,数百家Groupon模仿者的未来会如何?它们面对的竞争目前看主要在于三个方面:其一是模仿者之间的竞争;其二是现有电商网站(如淘宝)对其的挤压;其三是分类信息网站(如爱帮、58或大众点评)等对其的挤压。或许,还会加入一些有网络联盟业务的广告公司,毕竟CPS的模式是他们所擅长的。
由于进入门槛极低,模式完全同质化,模仿者之间的竞争目前基本属于低层次的竞争,这属于一个简单的大浪淘沙的过程。
对于淘宝类电商和分类信息网站和团购网站的竞争,从短期看,并没有直接的竞争关系,毕竟这个模式属于刚刚起步,市场中有足够的商品或服务可以支撑众多类Groupon网站的发展。从淘宝看,更适于挖掘其现有的B或C商家拓展其自身的团购服务,相当于为其平台上商家的提供增值服务。从Cye.com.cn分类信息网站看,也是挖掘其现有平台商家的服务,而且其平台商家更多属于服务型商家,更贴近于Groupon模式所支持的企业类型。而且,分类信息网站运营多年也积累了众多的商家,并为其提供了效果的背书,更容易在较短时间内产生和独立的类Groupon网站的直接竞争。但是,对于分类信息网站而言,普遍商家档次不高,这是抑制其发展的负面因素。
虽然有竞争关系,但是并不妨碍独立的类Groupon网站的短期发展。它们短期内所需追求的必然是高品质化的服务商家和规模化的消费者数量。因为目前市场足够大,和谁竞争并不是它们短期内需要关注的问题,而是需要思考如何快速发展壮大自己。
从长期看,由于平台化是必然的路径,相信针对2C领域的电子商务的竞争也都是趋同的,只不过各自的发力点和核心竞争力的异同。这和IM起家的腾讯、搜索起家的百度、电商起家的阿里巴巴的竞争越来越趋同是一个道理。
所以,现有的类Groupon网站和电商、分类信息网站未来产生直接竞争是必然的。但竞争的关键点并不是团购本身,而是生意本身和平台化的运营。
至于现有的类Groupon网站谁会存在下去,这是一个现阶段无法回答的问题。毕竟,让大家从数百家一模一样的网站中找出谁是存活者实在太勉为其难了。
我更关心的其实是Groupon的未来是否会印证我的猜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