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友小林每天都要打开好几个团购网站,关注它们所发布的折扣商品。作为消费者,她有点疯狂。但比她更疯狂的,是国内一批团购网创业者,还有跟风“追涨”的投资者。从今年3月4日美团网上线,到6月上旬三个月时间内, F团、团宝、拉手、 24券、满座、窝窝、满堂网等纷纷上线。据初步估算,目前中国团购网站已超过300家。 6月9日,酷团网宣布获得首轮800万元投资,而24券、 5151团购网也于近日相继获得融资。
自2008年的SNS热潮过后,中国互联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什么新商业模式能获得创业者和投资者如此追捧了。有人戏称团购网站这种现状为 “百团大战”。然而,国内团购网站现阶段处于盲目的快速增长期,市场进入门槛低,新兴团购网站在短时期内商品规模化程度不足,在商业模式、市场运作等方面的战略都不清晰,必然遭遇残酷竞争,经历产业发展阵痛。
低门槛引来创业者纷纷效仿
团购网站的兴起始于美国网站Groupon.com。这家公司成立于2008年11月,半年后就实现了盈亏平衡,在得到两轮总计超过1.5亿美元的融资后, Groupon目前已经覆盖美国100个城市,注册用户达300万人,预计今年全年收入将超过5000万美元。
此后, Groupon的模仿者buywithme.com获得550万美元创业投资,欧洲的第一个模仿者citydeal.de也获得了400万欧元的风险投资。今年4月19日,俄罗斯投资公司DST旗下财团向Groupon投资1.35亿美元,使Groupon的估值达到创纪录的13.5亿美元。
这是一条足以让创业者疯狂的消息。至2010年3月底,美国已经有 “山寨Groupon” 66家。全球范围内,如英国的Snippa、Wowcher.co.uk、德国的CityDeal.de、巴西的佩希尔巴诺等也都做得有声有色。
Groupon的成功在中国同样引领了一股团购网站的创业热潮。相似的网页设计、雷同的下单方式,一夜之间,300多家难以区分,甚至照搬Groupon页面设计与名字的中国团购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如此快速简单的模仿,原因之一是Groupon成功的商业模式简单得一目了然:一方面为消费者提供价格诱人的折扣产品,另一方面为商家带来数量可观的用户。Groupon模式是只针对一座城市进行,每天只卖一样产品(或服务),以每日更新、货物价格低廉的模式,吸引一定数量的购买者,然后收取供货商30%-50%的交易提成作为回报。如果不到最低团购人数就取消交易,消费者每天只有打开网页或邮箱,才会知道今天在自己城市里有什么惊喜:美食、健身、 SPA、洗牙……
在Groupon的追随者中,国内的团购网站中规模较大的,同样每天推出一种商品,折扣和价格都很低,这些商品多是围绕本地的吃喝玩乐;而一些小网站由于客户较少,它们会同时推出几种商品,这些商品基本没有地域标签,其模式更像淘宝的 “秒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