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认,自打上世纪70年代“三大件儿”的深入人心开始,在中国,电视、冰箱、洗衣机早就被赋予了超越其本身的含义,它们不仅寄托着国人对现代化生活的追求,更饱含着中国传统家庭观念的独到。
在随后的几十年中,黑白变彩色、平板换液晶,百姓们再没停歇过对家电升级换代的追逐,也正是这份执着,支撑着家电业翻过市场供大于求的山,越过全球金融危机的岭,与此同时,仰仗生活的愈发富裕和中国制造的勤劳,这里还成就出了全球第二大的消费市场和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如今,放眼全球,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家电产品来自中国,其中包括50%的电视、50%的手机、70%的空调和近100%的微波炉。
然而,正是在这个庞大到几乎包容了全球所有知名品牌(国内外共140家)的市场中,大浪淘沙一般,品牌的销声匿迹与异军突起都在转瞬之间。从海信、长虹、海尔到大中、国美、苏宁,始于产量、价格的竞争重心已转移至品牌、渠道。如此一个2009年产值已达7433亿元,占GDP 6%的行业始终遵循着属于她自己的生存法则。
谈到商业及其流通渠道,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曾撰文毫不谦虚地将其视作“国家的战略产业和战略资源,是国家竞争力的主要支撑”。且不论这位胡润榜第10富豪是否借此为苏宁鼓吹,仍可肯定的是,不外乎以实体店,又或以电子商务为平台的流通渠道,恰好符合“低资源投入、高经济产出”的战略标准,值得国人给予关注。
电子商务平台超千家
苏宁用2%折扣为易购埋伏笔
近20年来,国美、苏宁在中国实体家电零售业中独占鳌头,以如日中天的苏宁为例,根据其半年业绩快报显示,“公司已在全国214个地级以上城市拥有连锁店1075家,其中精品店5家、县镇店47家”,依靠这1075家实体店,2010上半年,苏宁创造了26.38亿元的营业利润,较去年同期增长54.97%。
但与国美、苏宁的快速扩张相比,已不算新鲜的电子商务却也丝毫没有懈怠,据相关统计显示,如雨后春笋般诞生的国内家电网购平台已达1000余家,其中不乏京东商城、卓越亚马逊、新七天电器网、世纪电器网等知名网站。特别是“2008年,日本家电总销售额超70%由网上订货完成”的消息一经报道后,一度引发了国内家电业的仿效,伴随而来的是,国美、苏宁等传统家电渠道商纷纷自建网上商城,各家电制造企业的网络直营店或与淘宝等平台的合作网店先后开张。
如2004年涉足电子商务的京东商城,公开资料显示,截止2009年,公司不但连续5年增长率超200%,更积累了超过900万注册用户,并于2007年、2008年、2010年,获得今日资本、雄牛资本、老虎环球基金领投等给予的三轮总计近2亿美元的注资。如今,京东商城陆续在40余座重点城市建立了城市配送站,更将配送站的建设计划瞄准未来覆盖全国200座城市的目标,而这一远景规模几乎与今天的苏宁不相上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