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购的大行其道,作为网购的升级版——团购,目前是热火朝天。身为团购拥趸的团奴们,在城市中比比皆是。
但是,在日益频繁的团购过程中,不少团奴都抱怨曾遇到消费陷阱:商品信息误导,在网站上团购物品照片与实际不相符;服务陷阱,服务商家对团购客户另眼看待、差别待遇;还有团购量陷阱,利用虚假团购人数造成哄抢假象……调查发现,针对团购中所暴露的交易陷阱,维权起来依旧十分困难。
图片与实物对比:为啥缩水了?
“一次团购,竟然让我见到了‘史上’最小蛋糕。”团奴鲁女士提起自己几天前的一次团购遭遇,就心情郁闷。
她介绍,自己所参团的这份烘焙套餐,定价为18元,内含蛋糕、面包、配餐和饮料。当时有不少网友在群里都表示很划算,所以购买人数很多。
但当她带着儿子去就餐时,却发现实际所购物品分量相当少。“那个小蛋糕,五岁的儿子几乎一口就吞下去了。”鲁女士表示,这份套餐与其说是体验,还不如说是一个“鱼饵”。看着孩子可怜巴巴的眼神,鲁女士只得又掏钱买了20多元钱的蛋糕,才算安抚好孩子肚子里的馋虫。
而同样的遭遇,李先生与女友也遭遇到了。当他持所团购的美食券在一家饭店吃饭时,却发现自己所吃食物的盘子,比别人的小很多。
在团奴QQ群里,记者见到了不少类似的投诉。有经营商家表示,这种团奴遭遇其实很普遍。“因为团购已经把商品的价格降得很低,商家为了找齐差价,自然而然会想方设法从实物上找回成本。”
差别待遇+附加消费:谁受得了?
几乎每种消费类团购券,都注明要“提前出示”。但提前出示的后果,往往是给顾客带来差别待遇和附加消费的负担。很多团奴通过对比,也表示难以承受。
“每当我们在出示团购券的那一刻起,身上就被贴上了标签。”有团奴在网上发帖表示,在个别饭店使用美食券时,总会有被当成二等公民的感觉。
例如,不能坐在舒适的位置上,只能被安排在别人都不愿意坐的位置;不仅饭菜数量有减少,样数也可能被减少;就餐中,还可能被服务员时时“骚扰”,问是不是要加餐……
有长期团购的团奴表示,其实部分团购信息看似极为优惠,可一旦加上了差别待遇和附加条件,实际带来的优惠幅度会明显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