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到了1990年代末期,伯纳斯-李开始怀疑HTML是否已经活过头,忘记初衷。那时,Internet还在迅猛发展,而HTML对付不了人和企业想方设法利用Web表示什么的复杂性。他主张采用一个新的指令集从头再来,这个指令集适用于Web、对未来更有保证,并且格外有能耐处理好网站与用户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送。伯纳斯-李领导(并受麻省理工学院庇护)的标准组织万维网联盟(W3C)决定停止开发HTML。
最后出现的是一种通称为XHTML的替代用语言。Web业界最初支持这一行动,但XHTML一得到发展,就重新考虑它的地位。它不完全是“向后兼容”,本意倒是,要遵守所推荐的新标准,就必须重新编制网页。而且,它处理Web程序员所犯错误的方式极其严厉。在那个时候之前,Web一直是宽容厚道;简直就是把编写拙劣的代码搪塞过去。可是,新的系统强行对任何带有畸形代码的网页返回错误信息。虽然那在实验室环境下看起来很美,但在实践中,即使是最有经验的Web设计师,编写完美成形的XHTML代码也要费心劳神。在没有警告的情况下,Web网页被阻断。
分裂的趋势开始形成,并在2004年,在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Flash制造商Adobe系统公司总部举行的一次W3C专题讨论会期间,这种分歧达到高潮。“问题之一是演变还是革命,”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之一,浏览器Opera制造商的首席技术官哈康·威尤姆·利说。“由于人们早在Web上使用了HTML,所以,我们应该使之进化,还是设法创建一种更规整的新语言呢?”
威尤姆·利团队的成员,名叫伊恩·希克森的程序员把他的提议,即W3C及其业界伙伴恢复普普通通的HTML付诸投票。11比8,投票否决了这项措施。不过,曾经支持希克森提议的一帮人有共同之处:他们代表实际研制Web浏览器的Microsoft、Apple和Mozilla等公司。情况一旦明朗,这些竞争对手就一致同意,他们的代表知道他们“除了做些事情,没有选择,”当时作为Microsoft的W3C代表,而现在为Firefox浏览器制造商Mozilla工作的坦泰克·西利克说。
事实上,那是一次意外而成功的行动。会议结束后两天,一个由Mozilla、Opera和Apple领导的派别宣布正在组织一家新的机构,继续从事正被W3C放弃的HTML。这个分离出来的团体几乎即刻开始起草HTML的新版本,而希克森就成为它的一名编辑。他们更新出来的就通称为HTML 5,因为本质上这就是HTML词典的第五个主要版本。
W3C在新版XHTML上的工作还在艰难缓慢地进行,与此同时,大多数研制浏览器的公司则在HTML方面加倍努力(虽然微软公司宁可退出不再介入这两个团体,也不愿意把它的全部力量支持两个标准中任何一个)。然而,到2006年年底,伯纳斯-李被迫承认根本失败。他说,W3C愿与这些叛逆者在HTML 5方面合作,共同创建“Web技术皇冠上的宝石之一”。
“W3C无视这样的事实,他们无权,并且实际上,”现为Google效劳的希克森说。“谁都可以编写详细的规范,不过,要是无人实现,那它除了是科幻小说中一种特别干巴巴的体裁之外,会是什么呢?”在过去两年的某个时候,W3C计划正式批准HTML 5。但那只不过是个技术问题。要紧的是,HTML 5已经由实在必须满足用户的公司开发出来了。而且他们的努力有利于彻底革新曾经被接受的Web编程。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