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它是一只戴围脖的企鹅管家,一开始您靠它泡妞扯淡,后来它帮您发短信、玩游戏、传文件、看视频、开邮箱、买东西……
从前,他是一位智商250的110警察,先是主动为您挡流氓,后来义务给您修系统、杀病毒、管文件、看网页、选下载……
它们什么都乐意替您干,您是大爷大奶,不是顾客,不用付钱,没有交易,交出钥匙就省心。
直到有一天,两个“活雷锋”互殴起来,要比比谁更有资格看管咱家的保险箱。
用户可以被代表,不代表你我就该被忽悠。中国互联网安装量第一大和第二大的客户端,都誓言永久免费,都口口声声说“用户利益至上”,为什么却造成了互联网有史以来最鸡犬不宁的一战?
因为“免费”。
“免费”(Free),早已是互联网业的常识,自从前两年,《连线》杂志光头总编克里斯•安德森写了一本同名大作,人人都觉得这是数字网络时代的商业成功定律。每个互联网公司的CEO都会煞有其事地告诉你,比特经济笼罩下,一切由信息构成的产品的边际成本都在趋零化,所以我们的定价干脆就是零。
事实看来也的确如此,往前十年,全球互联网的成功案例,几乎全是用免费的产品和服务去吸引海量用户,然后再通过广告,或者增值服务或其他虚拟产品收费来获得成功,雅虎是这么走过来的,GOOGLE是这么走过来的,Facebook也是这么走过来的,至于新浪、盛大、百度、QQ、阿里巴巴淘宝等等也都是这么熬出头的。
而在中国,“免费”经济似乎拥有一个比美国更肥沃的商业土壤。内容的原创与知识产权的保护,从来没有真正帮助从业者赚过大钱。贪婪的抄袭和复制,反而能带来源源不断的收益;消费者喜欢赠品、盗版和山寨,对品质没有奢求;企业不愿意为任何软件和服务付费,不在乎法律风险;支付手段和信用体系一直就没完善过,线下收费都不易。
还有什么是比“免费”更好的遮羞布?它们在遮羞布下干什么,你真的知道吗?“免费”还能否继续gelivable? 本新闻共 6页,当前在第 1页 1 2 3 4 5 6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