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Facebook要从单笔支付中提成30%,但是“信用币”的小额和便捷,仍将大大提高用户在游戏以及其它应用中支付的次数。调查研究公司 Gartner分析师Ray Valdes估计,这种收费模式在Facebook未来营收比重可能达1/3。这意味着Facebook不需重度仰赖网络广告的收入。换句话说,扎克伯格也不用那么着急拿我们的隐私卖钱。
“用户参与劳动”,劳动者消费自己的劳动果实。为什么农家乐的蔬菜水果鱼,比家门口的沃尔玛的还贵。人家还要开车跑到郊区,自己动手采摘自己花钱卖下。因为用户已经不满足于当一个Cosumer(消费者),要当一个Prosumer(生产消费者)。
李宇春是长得最美唱得最好的女明星吗?绝对不是。但她却是最能让粉丝掏钱的女明星。为什么,她就是千万玉米发一元钱短信一票一票投出来的。起点中文网模式下,最牛的作家都会收到粉丝的打赏,以鼓励他们多写快写。这种创造的快感,是冰冷的百度文库解决不了的。粉丝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动员这一万粉丝帮明星赚钱。
用户不想在线上付钱,又想玩游戏买宠物怎么办?Facebook上最大的游戏开发商Zynga有狠招。只要你同意帮他的广告商填表格,或者去相应的电商网站买点你需要的东西,就可以挣到用来买游戏商品的“信用币”。这些“信用币”对 Zynga 而言这些是零成本的,但是对玩家而言却有价值。 把这两个套在一起,就出现标准的低买高卖“套利空间 (arbitrage)”。
最后是什么?“个性化”?错,是“私人化”。海量用户的各性化订制,短期内不靠谱,这不仅需要大量的数据挖掘和分析,更需要精准智能的推介能力 (ACCESSIBILITY)。这大概属于遥远的“云计算”。豆瓣电台的确体验很好,但你真的会为下一首歌是听王菲还是LADY Gaga付钱吗?我表示怀疑。
其实,根本不必那么复杂。每个人都有一大堆未被满足也不想公开的真实需求。越是私人化的问题,越是“刚需”。一到毕业季,网上论文买卖的生意就火爆。这个时候,就绝对不是按成本定价了,而是按心理预期定价了。
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没有人想过把司法、考研、公务员之类的考试培训搬到线上做视频点播。而且不必是冗长的大课,就是10分钟的短视频下载就OK。每个视频老师讲一个考试重点,大家各选萝卜自选筐。边坐地铁边学习。这比视频网站花天价赌首播剧要靠谱吧。
平台时代,创业者必须学会收费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有资格做平台的只剩下寥寥几家。本质上,免费的生意是真正大玩家的生意,小公司越来越玩不起。
免费只适应平台型企业,平台就是运营商,不管人家是开赌场还是开游乐场,规矩都是它定的。山寨机为什么搞暗扣,还不是被中移动的分成政策给逼的。Facebook眼红Zynga挣钱比自己还多,也会要求提成30%的霸王条款。任何基础性的服务,任何有助于提升用户黏度的应用,运营商一定会自己动手。
因此,与其指望平台运营商的肚量,不如依靠自己的能量。如果你没本事从用户那赚到钱,你就没钱分给运营商。它有什么动力跟你合作呢?你的用户越多,你能多平台运作,它越害怕你,一旦你跑了,他找谁收钱去?
对于创业者,一定要学会收费,不收费就代表你对自己的产品不够自信。 本新闻共 6页,当前在第 6页 1 2 3 4 5 6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