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购网站在中国还算是新兴事物,发展时间仅仅1年,但数量已迅速增加到上千家。由于技术门槛较低,伴随着渐呈泛滥之势,随之而来的是一个充斥着各种问题的市场:因低价吸引买家付款却不发货,无故拖延买家退款,现场增加隐性消费等问题层出不穷。
“一个不诚信的市场,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优胜劣汰是必然规律。”维权专家舒可心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企业和行业需要诚信和自律,当然相关监管部门也应针对新兴市场建立相应的监管规则。”
团购之后的尴尬
对团购产生了抵触心理的消费者多半是付款后,商家拒绝按网站的承诺兑现。
2010年底,准备过新年的马媛在糯米网上购买了166元的美发卡。但到达美发店时却被拒绝提供服务。投诉后一个月,网站才帮助她调整到一家位置偏远的美发店做头发。
交了钱之后就走了样,马媛再也不愿意尝试团购了。除了团购成交后的执行难以外,团购本身的夸大折扣也成为常见的问题,在某网站登出惠普Photosmart Wireless B110a彩色照片一体机的Cye.com.cn宣传中,团购价799元,团购网站上标注的市场价是1000元,折扣是7.99折,而在记者查阅北京地区经销商给出的零售价,则集中在720元左右,少数商家报价超过800元,也就是说团购价格并没有竞争力。
夸大团购优惠的并非个例,另一家推出了三亚海豚公寓团购的网站,标明该酒店贵族海景蜜月套房原价488元,团购价为238元。但携程网上的信息显示,该酒店贵族海景蜜月套房的价格仅在360多元。
此外,用赠品当团购品,夸大价格折扣吸引网友参与的情况在各大团购网上屡见不鲜。
被扭曲的团购模式
“很多在美国成功运营的商业模式在中国复制的并不成功。”消费者王伊拒绝参与眼花缭乱的团购,她在评价热门的团购现象时说。
2008年,美国一个音乐系毕业生安德鲁·梅森注册了一个名叫Groupon的网站,借助帮商家散布各种打折消息赚取小费为生。
一次,借助一份包括5000个用户的邮件列表,Groupon卖出了100张特殊体验通行证,所谓的“特殊体验”,是指在漆黑的房间里,浸在装有37摄氏度盐水的隔音舱中一小时。通过这次活动,梅森意识到自己的机会到了:“谁会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对关起来进行感知剥夺实验感兴趣呢?”
此后,Groupon网站一路扩张,短短1年多时间,这个位于芝加哥的团购网站已经在全球70个城市销售了超过700万单。至今为止,Groupon最畅销的团购产品之一是原价25美元的芝加哥城市风光游船的门票,团购价12美元。Groupon在去年5月的一次团购中在8小时内卖掉了19822张票,从游船公司那里获得了23.8万美元的分成。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