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再观望了”
新媒体研究专家陈永东认为,3家电信运营商不约而同地开通集团官方微博,这传递了一个重要信号——企业“是时候用微博了”。在他看来,微博已经形成一定的气候,尤其是大的微博平台的自我约束机制以及管理机制与手段渐趋成熟,微博已经能够在人气高涨的同时继续保持相对平稳的发展,这为各类企业和机构开通微博提供了一定的信心。“不能再观望了,不用再担心。”
新浪微博商务部企业合作负责人 云洁指出,企业最担忧的是危机处理。“我们的建议是正面面对,及时响应。”这方面典型的是金娜天价微博事件。在具体运营中,新浪会建议对方成立专门的团队,明确定位、目标和长远的规划,这才能利用好微博平台。
陈永东强调说,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确定微博的定位。在进驻微博之前,企业上下都要有一些基本理念的提升,还要考虑与其他营销渠道的配合。
当然,是否所有企业都可以大胆进驻微博目前还是众说纷纭。易观国际新媒体分析师董旭指出,企业是否要开微博,一个最基础的衡量标准是能否在广告主和用户上形成对接。
最担心负面效应
有网友指出,目前运营商的微博更像是实时公告板,无论是评论还是回复都很“水”。通信世界网主编刘启诚表示,运营商开不开微博关键在于能不能推进一些工作,而如果只是为了展示或比拼谁的“粉丝”更多,那还不如不开。马继华认为,运营的官方微博要适应互联网的游戏规则,“如果只是一个公告板,那就没意义。用户很快就没兴趣了。”
董旭指出,对于企业而言,微博有两大基础价值:一是售前的推广;二是售后的服务。能否挖掘出更大的价值取决于企业本身对此的战略和投入。
企业开微博最担心负面效应。业内指出,官方微博需要有新闻宣传工作经验的人员统筹管理。对“粉丝”的发言要回复。至于怎么回复、过多久再回复则需要甄选。对于“粉丝”的投诉,要建立反馈机制。
董旭提出了三个细节:一是微博内容要适度把握,不能发太多东西,也不能不理不问,每天3至5条的更新量比较合适;二是时间点的选择要有技巧,上午八九点、午饭后、下午下班前以及半夜12点前后发表话题最容易受到关注;三是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要及时和准确,尤其要建立反馈机制。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