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0年,新浪微博风刚刮起时,笔者已经感觉到,一场信息交流的新革命就要到来了,将被革命的,正是现在势头正旺的国内互联网“一哥”:腾讯。
随后的发展愈加证明了这一点:春节期间,新浪和腾讯之间的“微博之争”已有风雷之势。面对新浪微博冲击带来的被动局势,腾讯微博再次发力,与《一年又一年》、《非诚勿扰》等节目以及央视、湖南卫视、深圳卫视、东方卫视春晚等合作,还破天荒地为单一业务在央视投放电视广告,推广腾讯微博。
但腾讯的努力似乎收效甚微,虽然在春节期间号称微博用户过亿(新浪才5000多万)。但实际上,真正活跃的微博用户却多在新浪,新浪在一定程度上架空了腾讯。腾讯微博用户活跃度以及话语权人群的数量皆不及新浪。
从百度指数看,腾讯微博在央视投放前后,搜索腾讯微博和新浪微博的流量并没有明显的变化。这说明新浪微博的前期推广已深入人心,用户使用习惯已经形成。甚至有人写“腾讯真可怜,花了几千万元赞助春晚,结果人人都以为是新浪的微博……”
瑞士信贷的新浪投资报告指出:微博作者在腾讯上有更多粉丝,但关注人数和发微博数远少于新浪;新浪微博用户比腾讯活跃,因此新浪微博价值更高;用户用在新浪微博上的时间增多,且以其他社交网站时间减少为代价;广告主对新浪微博兴趣浓厚;上调新浪目标股价至105美元。
这样发展下去,无疑会逼急腾讯,一场大战在所难免。据腾讯内部人士透露,前十年看IM(即时通信),后十年看微博,腾讯微博最近的推广力度之大也代表了腾讯对于微博战略意义的重视。
新浪与腾讯虽然一直以来都因为门户等问题,展开过数次小型网上口水战,但都没有如此大动干戈。为什么这次一个小小的微博,竟能掀起如此大浪,让巨无霸腾讯也深感恐惧?
因为这次新浪微博撼动的是腾讯的根基——联系,以及联系基础上的关系网。如果联系根基不再,腾讯大厦将倾。
我们知道,腾讯是凭借QQ成长起来的,而QQ本质上是一种联系方式。一直以来,人们的联系方式都在不断演进,从语言、文字、电报、电话到互联网,人们并不在乎联系方式是什么,只要有更好的方式出现,就会很快习惯而逐渐放弃旧有方式,例如电子邮件对书信的替代。
腾讯凭QQ在中国互联网界一枝独秀,那是因为还没有更好的联系方式出现。但自2010年来,移动互联网兴起,以无处不在的信息流颠覆了传统的互联网使用习惯,在这个即将爆发威力的领域中,微博作为先锋出现了。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