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2011中国移动开发者大会”上,平台是与会者提得最多的一个热词。而且,似乎没有和“云计算”沾点亲带点故的也不叫平台。显然,手机平台已成为互联网巨头公司乃至创业者心目中最重要的战场——得手机平台者得天下。
然而,尽管手机平台足够大,也有着诸多卓越之处,但不可回避的是,这种成型于云的平台仍需完善,云平台搭建起来之后,服务哪些对象,如何良性运营、兼顾各方利益,直接决定着平台的开放程度和价值。
转播到腾讯微博
你有没有想过,你随身携带的手机已经成了别人虎视眈眈的猎物?在刚刚结束的“2011中国移动开发者大会”上,你能想到的那些最火最热的IT术语——无论是“云计算”还是生态链,无论是LBS还是O2O,都指向了一个中心:手机平台。
随着智能手机攻占市场的步伐加快,原本只是用来通话发短信的手机愈发变得重要,成了互联网巨头公司乃至无名创业者心目中最重要的战场——得手机平台者得天下。
“比桌面互联大N倍”的手机平台
“移动互联网绝对会是最大的平台。”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微博)这样说,“因为这个平台的数量足够大,有互联网功能,再加上社交,而且进入门槛非常低,使用的也是碎片时间。”
显然,李开复非常看好移动互联网,他也认为这个行业“创业者的黄金时代已经来临”。在谈到今后数年的趋势时,他用了一个关键词:漫延。
首当其冲的,是“设备的漫延”。尽管到目前为止,国内基于Android和ios的智能移动设备才5000万台,但是,他却果断地说:“在未来的一年,我非常有信心地预测Android在中国将达到一个非常大的领先地步……1年零3个月以后的预期是1.2亿,超过今天的两倍。2012年将是真正的爆发点。”
设备的漫延其实也预示着同等程度上用户的漫延,而后者的快速增长则是以价格回落为导向的,“为什么明年能卖8500万台?很重要的一点是价位……我们认为一个基本的移动互联网手机的需求,如果是Android的话,这样一台手机经过现在芯片商的努力,会慢慢把独立制造商的生意腐蚀掉,也带来了更好的平台,在未来一年会看到他们带来更便宜的手机。”
网龙公司首席财务官胡泽民对此表示赞同,他说:“移动互联网还包括很多智能终端,不能单单只是盯着智能手机这块,但这绝对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市场之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不过,胡泽民是从“人机互动”关系来看待这件事的,“从国外最近一个调查看到,我们95%以上的时间,离我们的手机只有4米的距离。这意味着什么?你跟你最亲近的人,都没有这么一个亲密的关系。95%,也就是说,绝大部分时间你都是跟你的手机在一起的。”
你与手机的亲密“粘度”正是互联网巨头和移动应用开发者最愿意看到的。而且,你几乎将全部碎片时间都利用起来了。而基于SOLOMO功能的定位,使得他们几乎能随时随地并且非常精准地向你提供讨你欢心的广告和消费信息。
以前你看书看报纸看电影无人知晓,但现在,你被认出来了。同时被认出来的,还有你的钱包和社会关系。用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张亚勤(微博)的话说,智能手机已经“有各种不同的应用,发微博、社交、购物,是你的钱包,变成一个控制的中心。”因此,小小的手机屏幕就变大了,“移动互联比桌面互联大N倍,我个人认为N可能会超过10。”
手机平台在广告方面的卓越之处
既然是平台,那么其功用之一就是用来实现利润,以便支付各种设备及人力成本以及运营费用并且赢利。因此,商家投放广告就很有必要,而且是一块检验平台的试金石。
哇棒公司副总经理赵宇光对记者说:“手机是平面、广播、电视之后的新型媒体。它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精准性,不同的人在同一个地点用同样软件的时候,看到的广告是不同的。二是交互性,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传播。三是高性价比,从成本上来说,你投放电视台、互联网门户网站或者竞价排名的费用,都非常高。但手机媒体的成本却非常低廉,效果还非常好。”
好到什么程度呢?赵宇光根据哇棒公司的测算得出结论:“基于手机媒体的营销的效果,是互联网的10倍以上。一款游戏的推广,互联网上的投放如果是一百块钱,那么在手机媒体上只需要10块钱。”
这是偶然的个案还是带有一定普遍性?网龙公司胡泽民的答案和赵宇光是一样的,“在与乐淘或者凡客的合作过程中,我们发现手机上的电子商务带来的收益,投入回报比是互联网上的7-10倍。”他还提供了更令人惊奇的信息,“他们现在的手机电子商务,每个月也都是以两位数在增长。”
移动平台既然这么好,那是不是商家都认可呢?未必。
百分通联CEO张福连一度很苦恼,因为很多传统的广告主并没有意识到移动广告的优点而不愿意投放广告。他的破解之道是,一旦想让自己的服务覆盖哪个行业,就先在这个行业服务一些标杆客户,使之发挥头羊效应。但这种单枪匹马的做法显然并不总是能行得通,更重要的是,“广告主对移动广告价值的认同,取决于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上的所有参与者,它是一个商业生态圈或者商业生态系统,因此各方都要参与进来。”
在与多家大型企业合作之后,张福连发现,商家对移动平台的看法比较两极化,一方面是不太认可,而另一方面,那些尝到甜头的商家希望将广告做得更好。“对于移动营销价值的观察,已经从效果营销的阶段上升到了品牌服务的高度。现在广告主对于移动营销的关注,已不再是几年前因为移动营销的精准与高效到达率带来的效果营销的单一价值,而是看到了随着智能终端普及、3G发展、各种新技术应用到移动营销中,带给用户的非同寻常的体验,从而带动公司影响力的提升。”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