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好不叫座
奢侈品网站在互联网上的异军突起,无疑给消费者带来了购物的极大便利。
此前,国内消费者为了购买性价比高的当季新款,多采用去国外直接购买或者国外代购的方式。但自2010年7月海关总署《关于调整进出境个人邮递物品管理措施有关事宜》实施之后,关税起征点的提高,使得奢侈品代购的成本也水涨船高。因此,奢侈品网站的诞生颇有生逢其时之意。
在这些奢侈品网站内,LV、古奇(GUCCI)、卡地亚、欧米伽(OMEGA)和爱马仕(Hermes)等国际大牌一应俱全。消费者在网站选中想购买的款式下单后,可以货到付款或线上支付,然后在家坐等送货上门即可。
而为了方便消费者能从众多的网站中挑选出性价比最高的奢侈品,网上甚至出现了一些专门用于奢侈品比价的专区。消费者可以通过比价,用最实惠的价格买到高高在上的奢侈品。从淘宝网中分拆出来的一淘网就在其商家大全中设立了奢侈品专区,把国内排名前十的奢侈品折扣网站以及淘宝全球购等统一列入搜索库中,方便消费者选择性价比最高的产品。第三方B2C网购导航平台“比购宝”(boogle.cn)也宣布推出“奢侈品网络导购”频道,为网民网购奢侈品提供导购比价。
尽管奢侈品网站看上去一片红火,但其总体销售情况和用户规模目前看来并不乐观。
相关统计结果显示,2010年的线上奢侈品销售额仅占当年奢侈品市场总收益的2.6%。在用户规模上,易观国际调查了国内17家主流奢侈品网站,其中会员数量超百万的仅5家。易观国际分析师陈寿送认为,国内奢侈品网站的用户数据存在虚高情况,有不少用户只是注册了,但未曾在上面购物。这部分从不购物的“僵尸”用户估计占到了整个网站用户的20%左右。另据CNNIC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网购用户规模1.73亿,奢侈品网购用户仅占1%。
多种考验生存难
奢侈品网站的叫好不叫座,与消费者对网站缺乏信任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有多年奢侈品销售经验的专业人士告诉《IT时代周刊》:“消费者对于网站的信任,首先基于奢侈品网站提供的产品是货真价实,接下来则是网站购物的体验以及售后服务。”
今年8月,有消费者在卓越亚马逊购买了阿玛尼的石英男表,后去专柜验货却并非正品,而此后的退货手续却相当繁琐。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一些网购的奢侈品鱼龙混杂,这容易导致消费者对网购奢侈品信心不足。
也正是基于以上现状,货源被认为是国内奢侈品网站所面临的最首要的问题。
据本刊记者了解,国内多数奢侈品网站的货源大多是欧美代购或者渠道商,随着奢侈品进口关税的严控,其价格优势会逐渐流失。另一方面,欧美库存的减少也会让国内网站的货源越来越单调。
GiltGroupe最初售卖的主要是奢侈品积压货,现在更多地转向与设计师工作室打交道,出售时尚圈内著名设计师的最新作品、样品和非卖品。2010年,GiltGroupe有35%-40%的女装产品获得了设计师们的授权。通过此次转型,GiltGroup的会员已经从最初的1.5万发展到了200万左右。
对于中国的奢侈品网站而言,GiltGroupe碰到的问题迟早也会摆在面前。陈寿送就表示:一些模仿国外名品限时特卖模式的网站已经在转型,不再单纯地做奢侈品。
如果说货源渠道是奢侈品网站短期内的现实瓶颈,优化服务则是奢侈品网站所面临的长期任务。
已经拿到三轮融资的某奢侈品网站,有客户下单之后的25天内,货品犹如石沉大海。而其物流速度更是无法和奢侈品代购相提并论。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相对于传统的门店销售,用户体验是奢侈品网站较明显的短板,奢侈品的诸多附加价值,诸如实体店的购物环境、情感体验及店员服务所营造的尊贵体验,都是目前奢侈品网站难以提供的,这必将打破消费者原来对奢侈品的高端体验。
有分析指出,对消费者而言,国内奢侈品电子商务唯有经过行业洗牌,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提供尽善尽美的购物体验和服务,这才最为重要。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