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制作外包不在上述两个其中,是因为:企业对应用的需求不如营销多,而商业工具更偏向管理和数据分析,中间空出的一块既让用户很开心,在娱乐中微微一笑,又能展现企业核心价值观点的应用就成了一个空白且有待发展的领域。
还别说,这个领域不仅仅需要开发的经验和技能,还需要扎到用户最深处去的功夫,就像前述一样。一个问题就足够解释这个的重要性:“什么信息最容易在微博上流传?”顺着这个话题下去,我们很容易发现,微博和媒体属性真没关系(上篇文章做了一次探讨,大家可以查看),推动信息流动的只是“简单”二字,或者“俗”一个字。
举个不相关的例子好了:腾讯每天的市场和宣传其实也大把,势头都不敌去年那次“48个月年终奖”的流言那样传播广泛、深入,让人印象深刻。正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流言,其实传递出了腾讯重视员工、福利好的核心信息,业界许多朋友也将自己希望提高福利的渴望投射在这一信息之上,加快流传。
能深刻理解其中韵味,并变成应用的,只有这些快速发展的小团队。每天沉在用户中,使他们充分熟悉并了解民众此刻的需求、如何与品牌对接。
现在,每周我们都接到大量企业询问,要求介绍优秀的开发团队,或协助他们开发一些小应用。据我所知,南京、武汉、深圳等城市,也已经好几个团队在这个新市场上进展迅速。
三、与商业工具、微博营销结成联盟;
第三方应用的信息快速流动、在微博平台上短期内迅猛聚拢海量用户这些特质,和微博营销、和商业微博管理工具有很大不同,比前者寿命长(微博营销发出的信息,强效果只在发出和被大量转播的一小时内),比后者共鸣强(营销工具侧重管理与分析,强调可控可追踪)。
人各有长,很难兼顾所有。如前所述,一个“深刻理解其中韵味”的团队来协助做第三方应用、微博营销公司快速短期推动、商业工具紧跟其后,是一个可期的最佳搭配。有点类似微博帐号与微博营销公司的合作,一些优秀的中介可以从中浮现。
这种搭配也呈现在一些“重”应用、“重”服务要推出前,将其中的最核心特质抽离出来,变成一个快速爆发的“轻”娱乐应用,在用户哈哈笑中,下一步已经紧锣密鼓。
写到这里,想起了和曾Facebook上火爆一时的《朋友买卖》创始人、现在Zynga中国高管之一的陈思齐的故事。Facebook刚开放时,大量有趣的个人和小团队应用迅速涌入,也多是七天应用。就在这样的氛围中,06年美国毕业的陈思齐,07年就已经做出了Facebook最火的《朋友买卖》(此后被投资人直接开出500万美元的投资支票,这一应用也迅速国内开发者所学习)。在上次腾讯微博沙龙上和思齐聊起这些时,突然感觉,今天的微博上的应用,像及了要爆发的前夜。
接下来的时间里,将会是一个个人英雄迭起的年代。这样的年代好久没有到来了。
这个窗口期不会太久。从过去看,已经有一年孕育,往后看,最长或只有一年时间。此后这些爆发起来的个人英雄将会成为新的大脑袋,迅速获得融资或被收编,从而有钱有人跑的更快。从平台看,腾讯微博内在迅猛爆发的用户和粘性,也是前行者所能享受的最大红利。一旦大脑袋出现,占据了优势资源,这一宝贵的窗口期将被迅速关闭或空间被极大压缩。
是啊,个人英雄年代要来了,你要来试试吗?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