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2010年微博对很多人还是一个新鲜概念,那么2011年微博则成为一个耳熟能详的词汇。认证名人在其间发表言论,媒体传递着新闻,许多营销公司运营的账号发送心灵鸡汤和各领域的实用指南,而身边朋友则像以前写QQ、MSN状态一样更新着日常生活。
微博流行的背后,网络生态也随之在悄然变迁。过去很多记者在天涯上找选题,因为新闻事件常被网友爆料在天涯这样的全国性论坛上,甚至大量引发人肉搜索。而现在,每一个网民都可以在微博上发布自己所看、所知、所遇的事件,然后通过关系链传播,瞬间引爆新闻事件。
从年前一直持续至今的方舟子对韩寒文章代笔质疑的“方韩论战”,即能体现这一变迁。方韩论战中,方舟子因为开设了微博,并有百万量级粉丝,通过微博频频发出质疑,引发了广泛关注。诸多微博上的名人也纷纷表态,一时之间牵扯众多,成为极具影响力的公共事件。而在这其中,论坛不再占据网民舆论的主战场。
论坛将死?且慢下此断言。正如我们采访中所发现,大量互联网用户仍然活跃在论坛里,一些深耕垂直领域和本地地区的论坛社区在定位上对用户与内容的区隔,也是微博在产品设计和运营上无法一一周到和细致顾及的。有趣的是,微博产品的领军公司之一,早年起于论坛的新浪直到今天,仍保留着论坛产品。
需求之变
“用户需求在,产品就没有过时的说法。只有用户的需求在发生变化,这是我一直坚信的。”爱卡汽车网创始人张京秋对《环球企业家》杂志说。以爱卡汽车论坛为例,从创立的2002年到2007年是其最火的一段时间。那一段时间里,用户去看垂直网站、门户的专业频道或者是从搜索引擎来搜,在互联网上找一些精准的、相关度比较高的汽车专业知识都没有在一个垂直论坛里深挖来得准确。论坛社区刚刚好满足了用户对信息和交流的需求。
当时,全国各地出现了大量论坛,其中很多至今已消失,也有一些依然存在,除了爱卡之外,一些知名的论坛社区也在互联网和宽带普及的大势中成立。比如创建于2001年的铁血网、创立于2001年的19楼以及创建于2004年的妈妈网等。各自都有不同的发展路径,但至今它们都基于论坛的雏形随用户需求而进行了改进。
比如,铁血网于2004年就对论坛进行改版,以垂直门户形式出现,论坛的内容,是经过编辑编排通过门户产品来显示,不再是论坛最初的形式。现在登录铁血网,用户会觉得它像门户网站的军事频道。
论坛产品形态并非静止不动,其本身也在不断进化,来满足社区里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脱胎于Twitter的新浪微博,在进入中国的本土化过程中,也借鉴了论坛的形式,创造了“转发+评论”的产品形式。相反,在用户之间的关系显性化、产品化方面,论坛的这些早期拓荒者也有过尝试。
2008年爱卡汽车网也尝试过推出类似SNS的产品Myxcar,此前在2004年左右爱卡就已推出类似产品的雏形,结果并没太多用户使用。而经过Facebook、Myspace和国内人人网、开心网的SNS流行热潮对用户的教育之后,爱卡重新改进推出。“即便是这样,这种让用户间建立关系的SNS性质的产品使用也不是爆发式、颠覆性的,而是循序渐进的,新用户容易接受,而老用户还是对新产品有阻力。”张京秋介绍道。
而在论坛运营过程中,铁血网逐渐找到了自己的盈利模式。2007年底,铁血网创始人、CEO蒋磊根据M65这款军服的受欢迎程度,以个人资金在国外购买了11件,意外的是其在论坛上被用户抢购一空。而由此,铁血开始在海外进购军品,销售给铁血网的军迷用户。由论坛的二手买卖板块到淘宝上的店铺再到专门推出自有电子商务平台“铁血君品行”,铁血网今年1亿元营收中70%至80%来自于电子商务和线下店的军品零售。目前铁血网在全国开设了6家直营店,并开始销售自有品牌的服装。
没有一种完美产品能满足所有需求。与微博相比,论坛具有一些独特的特性是微博现阶段难以替代的,特别是产品设计上的不同,决定了一个普通用户在论坛和微博中的话语权不同。
新浪微博等微博产品目前着力对明星用户和组织机构的账户进行推广,社区里的用户之间并未广泛建立起相互之间的熟识关系,整个社区的氛围是用户看和转发名人言论多,而自己发言少。但论坛像一个广场,它是社区内用户的公共空间,并不像微博那样去中心化,理论上一个用户发的帖子可以被所有用户看到。“在微博上,比如我是一个4S店的高级维修技师,我在微博上没有听众的话我写给谁?如果我不恰巧认识新浪微博上的某个公众人物,他帮我推一下,我就淹在几亿人里面了,我有天大的资质,我都不知道说给谁。”张京秋举例。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