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目前的搜索、广告等 PC 互联网商业模式在 Mobile 上不灵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移动 App 缺乏链接的精准度”,只有有了精准的链接,搜索、广告等这些生态环境才能得以大规模建立。
精准的链接标准是我认为下一代移动互联网 App 在技术架构上要努力解决的问题——类似用 REST 的架构方式,来将 App 的状态隔离成一个个精准的单位页面,然后加上一个稳定的地址表示。这个必须由 Apple、Google、Microsoft 这几个大的平台级玩家坐下来建立像 Web 的 URL 一样的统一标准,在小圈子里玩是没有意义的。当然另外一个可能性是,这些大的平台级玩家吵得不可开交,最后在移动 App 上建立不起来像 Web 的 URL 那样精准的链接标准。
5. 链接的强度
链接是有强弱的,有些弱链接,发出去没有回馈。但强链接就要更高一筹。LinkedIn 所创造的链接,相对于 Facebook 创造的链接,其强弱绝对不可同日而语。这也是 LinkedIn 的价值与 Facebook 价值差别巨大的原因所在。
6. 链接的向度
链接有单向、双向区分,单向的链接(例如 Yahoo 等门户主导的 Web1.0 时代),肯定不如双向的链接(例如,博客、论坛、社交网络等主导的 Web 2.0 时代)。
7. 链接的切合度
有些产品也试图创造大量的链接,但这些链接与它们主功能的切合度很低,是“搭售品”,所以价值聊聊,成就不了伟大产品。例如:金山电池医生搭载了所谓的“装机必备”,“下载排行”这些链接元素,但这种在主功能(电池维护保养)之外搭售创造链接的做法,注定了链接的质量不可能高。真正高质量的链接必须与产品的主功能高度切合。
8. 链接的传播力
不同的链接,传播力是不一样的。有些链接,只能从A传播到B;但有些链接,就能创造从A到B、再到C、再到D.....这样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链式传播。例如,微博的链式传播,其威力要远远大于天涯、Discuz 等论坛的聚合传播,这是因为社交网络的链接天然具有链式传播能力——注意这里说的是链接的产品特征,不是链接承载的信息内容,虽然然不同内容兴趣点传播起来肯定效果不同。
当然以上链接的 8 个维度只是个人的产品经验和思考总结,不一定全面,欢迎朋友们互相补充、互相学习。
有了这 8 个评价链接的维度,在规划产品或者定位产品时,就可以从链接的角度看产品,它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分析这个产品的成长空间,比如:类似万年历,电池医生,手电这类应用,有时候单看产品,装机量巨大,有些人就兴奋的不得了。但是这些产品里面几乎没有链接,或者即便有,链接的质量也很低,这就注定了这些产品不可能成长为伟大的产品。
为什么链接如此重要?本质上,互联网上的每一次链接行为,背后都是“一个人的需求、愿望、情感的表达”。它的大小、强弱、快慢就是“人的需求、愿望、情感”的大小、强弱、快慢。
链接之于软件,就像神经之于身体,交通之于城市,江河湖海之于地球。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没有链接,死水一潭。有了丰富茂盛的链接,就有了生生不息,不断繁衍的生机。
所以,对于做软件产品、特别是移动 App 产品的朋友,我最大的建议就是:挖空心思地创造链接,提升链接的速度、频度、强度、向度,那么很快你就会发现你的软件产品将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魔力。那样的软件才叫互联网软件!
我对自己目前的产品做得产品就有一条铁律:坚决不做没有链接的产品。没有链接的软件,是没有生命力的。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