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台多了会有人做整合?
流量入口变多后,就是会有所谓个性化的需求,或者时髦叫做决策引擎了,现在还没有成型的。要从广义上理解,就是像百度当年的作用,把各种媒体社区的信息和用户需求和电子商务进行拼接,效率高形成品牌。
机票、教育、医疗以及其他的O2O有没有机会?
现有行业,对于轻模式,酒店当然最好,机票一般,主要2 里面不好,又不民营又不分散,所以很难有人只在2上形成持续轻的流量商业模式(最早没有转型的去哪儿)。全日制教育、医院显然更不太好,因为2不好,行业动力不足,金融也一般。培训可能有点机会,但是1不好就只能封闭起来做。相对好的,先不管大小,比如电影票,1,2,3都还好,还有些其他的小行业也还可以。其他不一一类比了(比如出租车行业)。
餐饮的O2O?
餐饮,应该1不好,团购在这里吃了很大亏。因为虽然是封闭起来的,但是重复率不好,所以痛苦很多,如果想做轻模式,自己解决1,又2C,实在是个非常难的事情,要看看执行能力了。如果封闭起来作服务,变成携程,重复率和毛利恐怕不够,还有异地扩张,也不好做。
如果是中高端的餐饮,也是封闭起来作服务而不是轻模式。假定毛利还可以,不知道怎么或者是什么能够让他从快递品牌变成服务品牌,(因为下游的餐饮品牌比较强)。抛去异地扩张和行业差异造成的预订必须性,重复率等等,最少要每项都打80分。服务,价格,速度,可能封装的服务还要有点别的,等等,同时在3 暂时不好的情况下,线下的客户获取还要想想办法提升效率。
总而言之,这个阶段还是纯粹执行推动的商业模式,和当年的旅游一样,最强的执行团队封闭起来的服务附加值或者可以,并且可能重复率和扩张不够好,等到越来越多的某个行业的1 变好了,才会有纯轻的模式出现了,并且是个电子商务的变现。
O2O将是今后半年的一个泡沫
无论如何,今年后半年如果如预期出现新的一轮投资泡沫的起点,在这一轮泡沫中两个概念里一定有个O2O。因为必须有足够多的2B和2C环节的创业公司,才能把这个环封上,这个行业没有大泡沫没戏。当然这个泡沫最大的贡献只是协助链条完成1,2,3并且教育用户和商户,但是最终难成。如果要投,那看准了及早投,并且希望如预测明年进入泡沫高潮可以融别人的大钱然后慢慢熬着。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