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
建行为什么要做电商? 这也是银行业都适用的问题。
首先是客户。为什么建立电子商务就可以找到客户?银行业有一句话:对客户的争取,就是争取客户的时间。假如按照客户的要求搭建一个平台,就能赢取客户更多的时间,同时拓展更多的客户群,何乐而不为?
事实上,很多银行都在积极尝试。归结起来,银行做电商的本质并不是做商城和零售,更不是去做供应链,而是为了更好地经营自己的客户群,提高客户黏性,通过金融的手段,让客户得到更好的服务。
第二个是数据,这点至关重要。事实上如今银行的被动局面,是因为早年前错过了发展支付的绝佳时机。而现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并不会向银行提交交易细节。比如一个人用支付宝支付了5000元,银行只知道自己的持卡人消费了5000元,而对他买了衣服还是鞋子一无所知。因此而产生的银行“脱媒”现象愈演愈烈。
如果银行知道用户详细的消费数据,那么银行就可以向个人用户推荐关联的理财产品,或向企业用户推荐相应的融资产品。也就是说,通过发展电商掌握更多更真实的交易数据,掌握客户消费行为,这也应该是银行做电商的根本意义。
据建行善融高管表示,所有的金融服务都是基于对客户的认知和判断,在传统行业里,银行要对客户分析、了解、评估,然后做出相应的服务设计,数据都是静态不连续的,并因此受到了制约,甚至承担了风险。“这两年我们推出了一个网络E系列的贷款业务,通过和互联网公司合作,由他们在源头提供客户详细的数据,基于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建行做出了新的融资贷款产品。”
在这个领域,金融服务的创新机会也许并不在金融资源的掌握者手里,往往在数据资源的掌握者手里。不想受制于人,只有寻求掌握更多的信息流。不要以为银行电商的对手一定是阿里巴巴和京东,银行不是要经营电商,而是要以金融的核心优势经营客户和赚钱,因此他们的对手仍在银行之间。
第三个诱因是融资。在电子商务这个大环境中,融资是永远的刚性需求。以阿里金融为例,小额贷款平均值是7000元,利息甚至能达到年息22%。但因为周期很短,周转率高并以日息结算,最终十几元的利息大家都能接受。长尾效应掩盖了本身的高毛利,据了解阿里金融可达到日息百万。
这恰恰是掌握资金流的银行本该做的事情。将中小企业通过高转化率的小额方式拉到线上。而对大企业来说,建行通过将其转化为供应链金融的方式,在善融的平台不断进出,以赚取手续费利息等方式,逐渐实现“以融带商,以商带融”。
最后是广义的发展。开拓互联网金融业务,是要建立一个以面对外界的压力和自身的不适,任何一个庞然大物的转身都需要足够的勇气和力量。而抓住资金流和数据流,联姻电商将会成为银行未来的标配。而这中间,谁率先把电商做成一个开放平台,谁就抢占了先机【创业网 Cye.com.cn】。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