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重点:美团网在团购行业建立起较为明显的品牌优势,并且凭借其技术实力大大提升了其运营效率;现阶段美团网积极发展移动端,由团购模式向本地生活服务O2O转型。
和很多同行不同,美团网从一开始较为重视自身品牌建设,2011年3月美团网在行业内首次提出“过期退”,这有利地提升了其品牌美誉度。在团购行业里面,美团网是负面消息最少的团购网站之一。而且,美团充分利用了其CEO个人的经历进行了正面营销,建立起了较为明显的品牌优势。现阶段,美团网的运营重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提升运营效率。在团购行业处于资本寒冬的2012年,美团网通过技术手段提升其运营效率。美团网从一开始就确立了“技术驱动”的思路,在技术方面的投入远远大于国内同行。美团网的技术部门无论从规模还是技术人员的待遇水平都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美团网的CRM系统、自动付款系统、编辑系统、移动端等全是自主开发,降低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从2012年到2013年上半年,美团网在人员规模和成本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实现了销售额的翻番增长。可以说,在所有的独立团购网站里面,美团网的技术实力最为强大。为实现盈利,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将继续是美团网的重点工作。
发展移动端。美团网十分重视移动端的发展,2011年3月就相继上线了安卓和iOS版的客户端,是团购行业里面最早布局移动端的网站之一;2011年10月美团网iPad版客户端上线。为推进移动业务的发展,美团网建立了专门的移动部门,目前人员规模超过40人。从实际效果来看,美团网的移动端销售额增长十分迅速。截至2013年6月,美团网移动端的月销售额超过3亿,占其整体销售额的比例在30%左右。移动端是本地生活服务市场最重要发展方向,美团网在未来将继续加大在这个方面的投入。
探索模式提升。团购大大促进了本地生活服务的电商化程度,但团购以高折扣吸引冲动消费,这并不能使团购网站、商户和用户三者之间达到共赢。目前,团购行业面临商户和用户流失的困境,美团网的流量进入2012年后也呈小幅下滑趋势。作为团购行业的领先网站,美团网在加强服务的同时,也在探索自身模式的提升。总体说来,团购目前属于一种并不成熟的O2O形式,美团网需要进一步朝本地生活服务O2O的方向发展,从而为未来更大的发展注入活力。
发展前景:美团网是中国团购行业的标杆性企业,无论是品牌美誉度还是销售额上保持遥遥领先的优势;未来美团网首先要突破团购模式本身的限制,提升毛利率、把销售额的优势转化成营收上的优势;美团网要想实现巨头梦挑战非常大。
客观地说,美团网在保障消费者利益方面较大多数同行要强,包括2011年3月提出“过期退”和2012年7月推出“随时退“,这给其在消费者中积累了良好的口碑,美团也凭借其良好服务在2012年后顺利实现弯道超车夺取了团购第一的宝座。但不可否认的是,团购自2010年进入中国以来就负面不断,美团网独善其身的做法并无不妥,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团购行业的负面降低了消费者对团购的整体信任度,一家团购网站出局,其市场份额仅有部分能被剩余同行所吸纳,其余部分随着消费者离开而消失。目前,团购市场不景气,处于第一的美团网有必要放弃独善其身的做法,为打造健康的团购行业生态而贡献力量,甚至必要的时候还需要扶持竞争对手。
美团网2013年的目标是188亿,需要看到的是,即便能顺利完成188亿的目标,从营收的角度看量级依然十分小。目前,中国团购行业的毛利率依然较低,188亿的交易额去掉“随时退”和“过期退”,按10%算美团网2013年的营收大约在15亿左右。对比的是美国团购鼻祖Groupon在2012年营收23.3亿美元,市值55亿美元(2013年7月19日数据),即使美团网的交易规模在2014年超过Groupon,但较长时间内其营收很难超过Groupon。目前,美团网依然处在冲交易量的阶段,大量团购单的毛利率非常低(如电影票),很大部分的交易量并不产生实际营收,美团网处在交易额大但营收额小的尴尬境地。
美团网提出2015年千亿的目标,可以看出其想成为巨头的梦想。从实际情况看,美团网确实有成为下一个淘宝的可能,但难度会非常大,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巨大鸿沟。美团网要实现千亿甚至万亿目标,必须走平台而不是自营路线;而如果走的是平台路线,这就和逐步发力生活服务的淘宝网、腾讯微信、百度地图等巨头形成直接竞争,美团网无论是品牌知名度还是资金资源都处于劣势。现阶段美团网的交易大多是用支付宝;美团网如果想成为真正的巨头,还必须在关键的交易环节有所准备;在支付上受制于人,美团网的巨头梦将受到严重挑战。美团网前期花了大量人力物力培育了市场,有可能只是给巨头做了嫁衣。
巨头BAT的布局
2011年和2012年,腾讯、阿里和百度三大互联网巨头加大了对包括餐饮在内的本地生活服务O2O市场的重视和投入力度,它们在加强自己在该领域地位的同时,凭借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资金实力,带动了整个餐饮行业O2O市场的发展。
以搜索起家的百度在2008年上线了百度地图,开始了对O2O的布局。2009年8月,百度和新京报合作组建了北京本地生活服务平台京探网。2010年10月,百度有啊生活频道测试版上线;2011年4月百度有啊转型为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同年12月百度把有啊分拆独立运营,改名爱乐活。2012年3月,百度联合投资机构创建的爱乐活新版正式上线。2012年9月,百度地图正式向本地生活服务转型,紧接着10月,百度宣布分拆地图业务,成立了LBS事业部。百度地图在用户数量和用户体验方面比其它地图有一定优势;而且地图是移动端重要的入口之一,百度基于它打造生活服务平台,未来百度的O2O重心将由此展开。
阿里集团于2006年收购餐饮点评网站口碑网,开始布局本地生活服务O2O领域。2010年3月淘宝聚划算平台上线开团,同年10月聚划算宣布进入本地化服务市场。2011年后,阿里集团逐步把口碑网并入淘宝本地生活,并在2011年7月领衔投资了团购企业美团网。2012年,阿里集团确定了“生活在淘宝,购物在天猫”的战略,2012年7月阿里集团进行了架构调整,聚划算升级为事业群,加大引进独立团购网站的力度;10月,淘宝本地生活推出地图搜,弥补其在地图方面的弱势地位;11月,阿里集团宣布战略投资丁丁网,增强其线下能力。2013年6月底,淘宝推出点菜APP淘宝点点,意图更加明显。
腾讯在2008年上线了QQ电影票,开始涉足本地生活服务领域。2010年10月,QQ美食的推出表明腾讯加大了对本地生活服务O2O市场的投入力度。2011年,腾讯投资了团购网站高朋网和F团,总投资金额超过1亿美元。2012年6月,腾讯正式推出微信会员卡,大力吸引包括餐饮在内的本地生活服务商户在内的线下商家入驻;11月,腾讯收购餐饮CRM企业通卡,增强其技术及线下能力;12月,微信联合高朋网推出微团购,并计划逐步和财付通打通以形成O2O的闭环。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