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直 达 - 创业网首页 - 创业资讯 - 专家点评 - 创业观察 - 创业人物 - 创业指南 - 项目分析 - 政策法律 - 创业培训 - 创业服务 - 奇思妙想 - 创业圈子 - 创业论坛

创业网-中国创业门户网站
创业新书推荐 - 创业项目库 - 商业模式 - 法律在线咨询
创业专家在线答疑
酒店管理专家答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网上创业→新闻
    


创业团队越小就越快


cye.com.cn 时间:2013-11-21 13:30:31 来源:创业网cye 作者: 我来说两句

越小的团队边界越清楚

公司做大后,在管理上有很多重要的点。我最近在研究如何让一个公司更快,这很重要。越大的公司越要把“快”持之以恒地做下去,但越大的公司也越难做。

广州有一些特别大的互联网公司,最后做得不是特别好,我认为原因是运转越来越慢了,导致什么都很慢。此外还有很多的原因,和人、架构、制度、文化、体制都有关系。小米在这方面给大家很多借鉴:雷军以前是管业务的,跟踪人、了解情况,做得好给表扬、做得不好给批评建议,管得很细;现在他做小米的风格和做金山的时候有非常大的差别,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激励他们、让他们去拼命。当然,他也在格局上、人才上做了很多事,最后形成了一种“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风格。

我觉得包括UC在内的很多中型公司都会面临一个很大的困难:快不起来了。快是一种能力,就像开放也是一种能力。刚开始我曾在武汉公司推“适度的快”,但转不起来,很多流程、制度配合不了,每个人的性格、习惯也不一样,这个环节快、下个环节不快,整体来看当然就快不起来。

小公司天生具备“快”的能力,因为在一个房间说一句话大家都听得到。雷军有一次对我们说,当公司有两层楼的时候就有很多问题了,上层和下层的沟通会差很远。开始我还不是特别理解,我觉得大家都能快,只是有些人在过去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方法和模式。

但我们现在越来越大,分工越来越细致、专业,以前一个人做几个东西,不用开会讨论,直接往前冲;现在几个人做一个东西,三个部门的人在讨论,讨论完还要订项目计划,然后互相协调、配合时间,有人跟踪项目,有人检查项目,还有人总结。分工越细、做事越慢,竞争力当然就越慢。最开始5个人创业,做事虽然没有现在精致,却比现在几十个人做得还快。所以我们特别喜欢租大平层,最好是一层1万平方米推过去,或者整个UC团队在一起租个3万平方米。

UC还收购了许多公司,有的公司很快,跟我们当年一样快。但我们现在已经不快了。一个公司要想持续往前走,快是非常重要的:内部快、外部快、产品快,用户体验也快。前段时间UC达到2000人的规模,明年将达到3000人。我常在思考,一定要让团队更强大,要不然这个公司再往上走就会有困难。

我们和马云聊过,提到一个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门槛,可以从两条线来总结。第一个门槛是人的增加。从几个人到50个人是一个门槛,之后50人到100人、100人到300人、300人到1000人、1000人到3000人、3000人到1万人、1万人到5万人都是门槛。

做UC之前,我们的一个team是50个人,管理完全乱了,非常差。一年从40人上升到60人,入职过上百人又大量流失,大家都做不了这个模式,而且非常累。当时我在两个月里熬了6个通宵,周末没有一天休息,累到如此地步,但效果却很差。这是我当初管理上的一个问题:用高强度的压力只能做出一个低质量、高流动的团队。UC实际上有2000多人,但光做浏览器就有1000多人,所以我们已经感觉到管理的压力。

第二个门槛是收入的增长。收入从0到1块钱的变化是一个门槛,从1块到1万块钱又是一个门槛,然后就开始变成年收入了。在中国有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1亿元是一个槛,3亿元又是一个槛,10亿元也是一个槛。幸运的是,这些收入槛我们都通过得比较轻松。但如果管理门槛做不好,很多公司做到一定程度就做不动了。再往上就是政治斗争、效率低下、组织臃肿……现在网易、阿里、360都这样,只能尽量把团队做小。从我们的角度,要做平台型的公司的确需要很多人,但如何让这些人更快?

我们以前干过一件错误的事,我们想做一些基础建设,认为这么大的公司应该是一个平台,建完了给各个平台使用。这个想法从某种角度是错的。因为一个平台的建设要满足这么多平台的需求,时间上跟它们都不匹配。

平台部门喜欢强调:“我是一个平台,所以我要统一考虑,能够满足多个业务的需求。”但结果往往是最后把多个业务的需求都给耽误了,因为他所说的统一考虑是以自己的角度考虑,根本不是从如何把这个事情做成的角度考虑,这样方向就不同。做了5件事情,只做成了2件,有3件是白做了。这个时候把这个平台丢给5个团队分头去做,就算只有一个平台做出来,另外4个都挂了,我的公司还是建了一个平台起来,还是靠这一个去支撑所有业务。在业务单元,大公司甚至几百人的团队,都应该是分得越小越好。越小的团队边界越清楚,负责人不会跟其他人为职责争吵。他们可能会漏掉一些东西,但是在深度里会做得特别专。当专业分工越细,到处是平台的研发、测试、用户体验,最后每条垂直的业务线在平台上都可能成一个主业务。说白了,就是CEO亲自带队或者大家都靠它赚钱

“快文化”就是让团队越来越精简、人员越来越强,做的事情越来越单一,不要搞那么多平台化。因为公司做很多事情,最后这个败了还有别的成了,就像风险投资,投10个成1个,你就已经很牛叉了。中型公司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管理上、业务模式上如果做不到顶、做不到根的话,将来跟其他团队的竞争就会越来越差。

何小鹏的创业观

不要忽视资本的力量

我是从做企业市场转型创业的,我们就定了条铁律:不做企业市场。当年我们有一个错误的想法,老觉得自己很强。后来坚持到2006 年年底没钱了,结果与中国移动做了一单,之后又把它卖给其他合作伙伴,这才转到UC。所以资本的力量还是很重要的。

在一个变革中,最开始冲出来的大部分会变成先烈

现在处于移动互联网变革的中段,很多人试过App、试过在微信平台上做些事情,结果发现实际上很难。所以大家一定会探索些新的东西,包括现在的穿戴式、O2O、移动企业化、手机上跨平台游戏、超重度游戏,会不断有人尝试。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2页  1  2  

转播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创业网【 www.cye.com.cn 】-创业路上 与你同行

·相关热点
·相关工具
·新闻评论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最新资讯
   
 
创富之星
   

 
新书推荐
   
 
论坛精华贴
   

 
热点汇总
   
创业项目 创业计划书 大学生创业 创业好项目 创业故事 商机
创业板 大学生创业贷款 创业指南 小本创业 创业板行情 创业网
养殖业什么最赚钱 网上赚钱 怎么赚钱 做什么小生意最赚钱
染衣加盟 服装加盟 餐饮加盟 商业计划书 商业模式 品牌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