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直 达 - 创业网首页 - 创业资讯 - 专家点评 - 创业观察 - 创业人物 - 创业指南 - 项目分析 - 政策法律 - 创业培训 - 创业服务 - 奇思妙想 - 创业圈子 - 创业论坛

创业网-中国创业门户网站
创业新书推荐 - 创业项目库 - 商业模式 - 法律在线咨询
创业专家在线答疑
酒店管理专家答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网上创业→新闻
    


互联网与传统企业有待“水乳交融”


cye.com.cn 时间:2014-1-2 9:59:39 来源:虎嗅 作者:脱不花妹妹 我来说两句

互联网确实有很多优势,但就是纯粹的“高大上”吗?传统企业就是夕阳产业了吗?绝对不是,传统企业具备很多互联网企业所不具备的优势,反过来也是。互联网企业们为何都不重视管理?组织如何创新,看脱不花妹妹细细道来,本文来源虎嗅,创业邦有删减。

我知道,这一年我的合伙人们对我有诸多不满,因为作为一家百分之百面向传统行业提供服务的咨询机构创始人,我花了几乎百分之八十的时间混在一个叫做互联网的圈子里,导致每一家金主和下属都向公司抱怨见不到我的人。而有限的与团队在一起的时间,总是表现的激进而又刻薄,不是说敝行业是个夕阳产业就是批评客户对新的技术趋势缺乏投入度。

我还记得我第一次参加泛互联网圈的活动,是2011年在一个叫梧桐的餐厅里。那天的聚会后来组建了一个叫做“梧桐会”的小团伙儿,这个团伙儿中的每一个人在后来的日子里都给了我极大的能量,帮我一点点建立起对互联网产业的认识。

说实话,从参加这个小团伙儿开始,我陷入了巨大的焦虑之中:他们说的那些什么反向定义、用户体验、社群思维、快速迭代啥的我都没干过,一组组的英文缩写也对不上号,但是光听听就觉得那些新公司颠覆传统的故事很牛逼,想想看,在小米微信雕爷牛腩的BLING BLING之下你服务过联想中粮还是希望,算个屁哟。

作为一个常年混迹在传统产业大公司中的人,我在接触这个陌生的领域之后,觉得有几点非常不一样:

第一,像梧桐会这样的小团伙儿,纯为学习、交流而来甚少利益瓜葛的自组织,在传统产业非常罕见,但是在互联网圈子里比比皆是,这让这群人显得非常可爱,人们在推动跨组织的知识共享、信息交流、乃至互帮互助上的热情是前所未有的。

第二,这个领域我所认识的创始人们都是充满朴素的一线热情的,无论公司大小,创始人都很老实的趴在一线或者至少是离一线不远的地方干活儿,远离一线会被视为“装逼”或者“撸SIR”,而与此同时传统大佬们则是以“不参与公司具体事务”为荣的。与传统公司相比,也许是学识、见识的差异,这些年轻的创始人们会有更好的全球观和全局观,不是那么死抠自己的眼前生意,在更宏观的层面有比较多的思考。当然,有趣的人也更多一些。

第三,这个领域确实给了年轻人以大量的机会可以出头,产业太年轻了,土层极薄,只要你有略微超过他人的学习力和勤奋,基本上都能找到不错的位置。以至于我常常想如果当年我入行的时候,进入了这个行业,姐今天的命运会怎样?

第四,最重要的一点,作为一个对传统产业十分熟悉的人,我坚定地认为,“开放”、“共享”、“用户中心主义”、“开源”、“平台”等观念或方法,的确是互联网公司或者科技产业带来的新玩儿法。就在两三年前,传统产业的大公司所致力的方向一直都还是尽可能的封闭、控制、全产业链。

有人说:“传统企业一直也提倡客户至上!”对此,我想说:“别扯了,全中国传统企业最大的客户满意度数据库就是姐做的,传统公司什么时候真的把客户纳入到自己的利益共同体中来了?在传统的思维中,客户,一直都只是自身价值链的一个变现对象而已。”

抛开具体的产业差异不谈,也别说那些老人家听不懂的专属词汇,我个人的体会是,在商业逻辑上究竟是把客户(/用户/消费者/买家)置于体外还是纳入其中,是公司是否具备互联网思维的一道金线。这不受任何的技术约束和平台限制,跟你在不在互联网上做生意、有没有互联网产品,一点关系都没有。

在我学习互联网产业的第一季,吴军先生的《浪潮之巅》对我的启发是巨大的,当然,这也导致在第一季的末尾,产生了一个大大的悬念:每一个时代,都会有一个短暂开放的机会窗口,谁能够处于这个浪潮之巅,谁就会成为时代的霸主,但是当这个浪潮过去了,可能也就意味着一代公司的陨落,所谓产业权力的交替,大抵上遵循这个原理。那么,我的问题是:有道是三十不浪四十浪,五十还在浪尖上,那些“沉默的大多数”,他们的命运就必是黯然离场吗?又或者说,按照我泱泱佛门的禅机,浪潮往往作为开示“无常”时最普遍的比喻,因为它们是水、风、地球引力等因缘聚合形成的一种现象,从现象上看是“有”,从自性上看却是“空”,所谓色不异空、色即是空是也。那么,无风不起浪、无水不成浪,水与浪,究竟能量积聚在谁身上?

按照美剧逻辑,第二季必须得带点儿小逆转。所以,在第二季开始,我陷入了由进化论学者古尔德、硅谷大神KK、商学院叛徒加里哈默共同构建的观念迷宫之中。我不自量力的试图在互联网和传统产业之间建立一个从思维方式到方法论的“桥”,但是却头晕目眩。甚至关于这个“桥”的企图也被某些互联网原教旨主义者批判:“你这还是商学院逻辑,你太不互联网思维了!”

不过,第二季的我已经敢乍着胆子回嘴了:“互联网思维?别拿朋友圈里看见的小米和牛腩说事儿,你倒是给我干一个看看啊!”

是的,这就是我在第一季学到的一个重要教训:必须要能够在五分钟之内把“互联网观察家”和“互联网实干家”区分开来,必须要能够在半小时之内把时髦的公司和创新的公司区分开来。

商业从来就是个江湖,江湖必然是名利场。而像互联网这种浪尖上的名利场,必然能够把全世界的冒险家吸引过来,特别是中国互联网独特的德性,每个人都十分傲娇的自称“屌丝”,其中,要拆穿多少个投机客的伪装才能见到一个真实的人,实在是人艰不拆。

在这个名利场里,人人都想做乔布斯和扎克伯格,以至于我十分建议除了“夫妻相”之外,百度百科应该再收录一个词条“偶粉相”。可是,就大多数人而言,除了他们的人际关系像乔布斯而社交礼仪像小扎之外,实在看不出任何的相似之处。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转播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创业网【 www.cye.com.cn 】-创业路上 与你同行

·相关热点
·相关工具
·新闻评论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最新资讯
   
 
创富之星
   

 
新书推荐
   
 
论坛精华贴
   

 
热点汇总
   
创业项目 创业计划书 大学生创业 创业好项目 创业故事 商机
创业板 大学生创业贷款 创业指南 小本创业 创业板行情 创业网
养殖业什么最赚钱 网上赚钱 怎么赚钱 做什么小生意最赚钱
染衣加盟 服装加盟 餐饮加盟 商业计划书 商业模式 品牌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