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常修泽教授:
如果说2005年是把中部地区从洼地里提升出来的话,新规划的获批则是在此基础上再造一个高地。
规划的前四项部署可以概括为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即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这是对中部六省的定位或是对中部地区发展优势的概括。
常修泽进一步分析了中部地区的发展优势:一是区位优势。两条横向大动脉陇海铁路和长江水道,与京广和京九铁路两条纵向大动脉形成一个“井”字型,而中部六省正好处于“井”字的中心,承东启西、承南启北,区位非常好。二是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中部地区如河南有将近1亿人口,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山西都是拥有几千万人口的大省。常修泽通过调查发现,这些地区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投资者从成本—收益角度考虑,会把投资转向低劳动力成本地区。三是土地资源相对比较宽松。有的沿海省份,“十一五”规划期非但没有新的用地指标,而且要求重新增加耕地,减少现有的非农用地。而考察中部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指标,会发现这六省都有地可用。四是资源丰富。山西、河南、安徽是中国三大煤炭生产省份,江西赣州拥有世界上少有的稀土资源,此外中部六省还是主要粮食生产区。
国务院“中部经济均衡发展”会议提出,要加快形成沿长江、陇海、京广和京九“两横两纵”经济带,积极培育充满活力的城市群;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县域经济,加快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发展。
常修泽说,一“带”一“群”一“圈”在十七大中就有提及,此次国务院会议提出这项要求意味着中央有着对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的重视以及促进中部地区均衡发展的长远考虑。
“体制机制有待创新”会议指出,中部地区也面临着诸多制约长远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过程中,要进一步发挥中部地区比较优势,增强对全国发展的支撑能力。
常修泽说,中部地区存在产业结构性问题,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主要表现是能耗高、污染重、技术含量低,应促进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另外,相对于沿海省区,中部六省的企业国有化程度比较高,民营经济发展比较滞后,这是不小的“短板”,因此要推进体制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