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淘金:大街没能捡到钱
1993年6月10日,23岁的方锡雨再次遭遇沉重打击。相依为命的母亲突然亡故,相恋多年的女友也弃他而去,方锡雨近乎崩溃。
面对至亲离去、爱情背叛,方锡雨用《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文中的海菲激励自己,激发了走出家乡闯一番事业的决心。临走时,留给女友一句话:“放弃我,你一定会后悔”,方锡雨没有怨恨,决心放手一搏。
9月27日黄昏时分,南下的列车缓缓驶入湛江霞山火车站、再转长途车到广东徐闻县海安镇偷渡到海口。
方锡雨有些激动,无比憧憬这座陌生的城市,他听说“海南偏地是黄金,街道上1元的零钱都没人去捡”。初到海口,方锡雨投靠在姐姐家,其实姐姐也不富裕,靠捡垃圾、拾荒为生。吃了几天闲饭之后,他总感觉自己像个寄生虫,这不是自己来闯荡的目的。
“到了海口才知道,根本就不是我想象的那样。”方锡雨说着有些激动。
一边帮姐姐拾荒,一边四处找工作。而那时的海口,只有娱乐业和房地产业比较繁荣,其他没什么好的机会。
投了几十份简历,都石沉大海。方锡雨后来才知道,这些职业介绍就是为了骗取每份20元的介绍费。但为了一线希望,只得继续向姐姐借钱投递求职信息。
包房少爷工资很高,可方锡雨个头矮,只好做了一名保安,还去工地打临工搬砖,搬砖工作虽然很辛苦,却可以马上兑现工资,没有什么比现金到手实际,至少生计有了着落。
误入传销:背上骗子恶名
1996年,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方锡雨的人生轨迹。
方锡雨白天穿梭于旅游车内,晚上跑到大排档去卖杂志。他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卖杂志是为了生存下去,心里憋着劲,暗暗地寻找机会。
勤奋、悟性、坚持,是方锡雨走向成功的三大法宝。他甚至不用看书,用手一摸就知道是哪本杂志,什么内容,很多顾客感叹这样的能力和口才,做个杂志小贩太可惜。
“明天你不用卖杂志了,到我公司来上班。”在大排档卖书时,方锡雨遇到了一个戴眼镜的儒雅男人,声音浑厚充满力量。
这个人,在中国传销界举足轻重,主动放弃市政府秘书职务创业。他的出现,改变了方锡雨人生的轨迹。
“我的运气来了,终于有人发现我……”方锡雨非常激动,这个人有内涵、有人品、有水平,正是自己心目中的伯乐。
“虽然当时我没什么钱,但在老家口碑非常好,大家都非常信赖我,回到湖北老家很多人愿意跟着我干。”
1998年,风云突变,国家开始打击传销模式。
犹如当头棒喝。方锡雨刚做到高级经理,每月能拿四、五千元,团队吃吃喝喝下来,非但没什么积蓄,反而负债好几万。
在乡亲们眼里,方锡雨就是一个骗子,说什么也不再相信,集体讨要血汗钱。方锡雨没有逃避,一一写下借条,发誓还清本不应该由他承担的债务。
这次传销经历,方锡雨不仅没赚到钱,还从此背负起“骗子”的骂名。也正是这段经历,让他因祸得福,学习了到如何规划人生、如何实现梦想。
再闯海口:组队金花拼市场
1998年3月,方锡雨第二次踏上南下的火车。随身的编织袋里,仅有几件换洗衣服。人生如同呼啸前进的列车,已经错过不少希望的路口。
回到海口,方锡雨重操旧业卖杂志,依旧在旅游车与大排档之间穿梭。
“你这个臭卖书的,谁跟你谈朋友啊!”这句话,深深地刺痛着方锡雨,28岁一直没能成家。尽管卖杂志一天能赚个二、三百元,但依然感觉没有社会地位和做人的尊严。
只要赚够两天的生活费,方锡雨就跑出去寻找机会,不遗余力地推销自己,希望能找到伯乐。
有一天在旅游车上,一个慈眉善目的中年妇女朝着他微笑,仪态端庄雅致,好像“仙姑”一般。
“小伙子,看你很面善,很有福相,现在吃点苦不要紧,坚持自己的原则,一定要造福更多的人,善有善报。”一个萍水相逢的人如此激励自己,方锡雨把每一个微笑、每一句话刻进了心里。在心田埋藏了16年,直到后来在东南亚看到“天佑吉运”品牌,了解其由来之后才恍然大悟。
方锡雨终于发现了自己的舞台。当年做传销时的一个同事,任职云南中州制药海南分公司市场经理,先后请了20多个业务员,但一直没有打开市场。产品非常好,一个月却卖不出去一瓶,肯定是营销出了问题。
这个产品对治疗螨虫很有效,详细了解产品功效后,开拓市场的初步构思浮现出脑海。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