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尽管身兼数职,工作更加繁忙,但他对自己的学习仍然抓得很紧。据他的秘书吴振英、刘振德回忆,他的书架上摆满了马恩列斯和毛主席的著作,此外还有《资治通鉴》等历史书籍。大家经常看到他翻阅这些书籍,并在书里夹了许多书签。即便是病休期间,刘少奇也不放松学习读书。有一次,刘少奇因病到杭州休假,他觉得这正是读书的好机会,于是在从北京动身时,就把厚厚的几本范文澜著的《中国通史简编》塞进了行李包。刘少奇对风景如画的西子湖畔没什么兴趣,整天在屋里埋头攻读。休假结束时,几大本的《中国通史简编》也读完了。以这种“蚂蚁啃骨头”的精神来读书,是刘少奇终身坚持的一种生活状态。
■刘少奇既重视理论学习,也注重从实践学习,他指出,“中国党过去的屡次失败,都是理论上的失败”
刘少奇既重视理论学习,也注重从实践学习,强调二者的结合与统一。他认为,“中国党过去的屡次失败,都是理论上的失败”。他认为第一次大革命和第五次反“围剿”的惨败,究其根源,在于党内忽视理论学习,一味照搬苏联模式,不顾中国革命的特点,忽右忽“左”,在实践中盲目蛮干。他多次说,毛泽东同志讲过,我们党内如果有一二百个真正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人,就等于打倒了一个日本帝国主义。他强调要注重学习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知识,特别要重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学习。
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认为革命胜利了更需要学习理论,他说:“现在中国革命胜利了,不读书可不成。以前在山头上,事情还简单,下了山,进了城,问题复杂了,我们要管理全国,事情更艰难了。很多人担心,我们未得天下时艰苦奋斗,得天下后可能同国民党一样腐化。他们这种担心有点理由。在中国这个落后农业国家,一个村长、一个县委书记,可以称王称霸。胜利后,一定会有些人腐化、官僚化。因此,不是说胜利了,马克思的书就不要读了,恰恰相反,特别是革命胜利了,更要多读理论书籍,熟悉理论,否则由于环境的复杂,危险更大。”对于书本和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他认识得很明确。他曾说:有经验是一个长处,但受文化和理论水平的限制,就不能有大的发展,碰到问题有的能处理得好,驾驭得了,有的就不能驾驭,处理不好。没有理论,工作就是盲目、没有前途的。没有理论的人容易被“俘虏”,被人家天花乱坠的话所迷惑。刘少奇在总结大跃进、高指标、浮夸风等“左”倾错误时,认为就是由于党的领导干部缺乏理论修养,在思想上产生了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官僚主义的作风而造成的,并再次强调了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的重要性,特别是高级干部加强马列主义学习的重要性。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