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大军的步伐
每年3月,是李洪涛一年之中最忙的时候。他是宾县劳动力转移办公室的副主任。但他同时兼具另一个身份———经纪人。
2006年,整个宾县前往俄罗斯的农民大约6000人。而经由李洪涛办理的,占去三分之二。在俄罗斯拥有蔬菜大棚的老板,绝大多数通过李洪涛来招工。因为,他在俄罗斯拥有旁人不及的人脉资源。
按照早已形成的规则,所有工人前往俄罗斯的费用都由老板承担。每一名工人的费用大概在9000元左右。这包括护照签证等手续费2000余元,来回路费2000余元。而最多的部分则是隐秘的疏通费———每一名工人就需4000余元。
“在俄罗斯,没有强大的人脉资源,关系并不一定能打通。”李洪涛说。虽然俄罗斯政府欢迎中国劳动力进入当地,但在政策执行方面,中国老板仍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钱。
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种菜的老板大约70%都来自哈尔滨宾县。宾县大小老板在俄总共经营近2000个蔬菜大棚。每年的4月至10月,是当地种植蔬菜的季节。因此年关一过,老板们都集聚至宾县招工。
基本上,农民们投靠的老板都是同乡或者同村,这源于他们最基本的信任。他们可以在李洪涛那里报名,也可以直接跟老板接洽。但不管怎样,只要报了名,就只需在家等着坐火车。其他的一切事务都由经纪人或者老板办理。
在哈尔滨乃至黑龙江,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虽然政府开展了各项培训班,将剩余劳动力向日本、韩国等地输出,去俄罗斯仍然是农民最好的选择———不需额外的花费,不需要专门的技术,而且老板还是中国人。但即便如此,仍然有人放弃这项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