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博士夫妻自述在德国的创业故事
做一番事业,是每一个身在海外的移民追求的目标,如何能在这方面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呢?
打工,“为他人做嫁衣裳”已经不是一些华人移民的首选了;自主创业,自己为自己做主,成为移民事业发展的新动力。
本文章的主人公——陈铁龙、汪晶晶夫妇就是成功创业的移民的缩影,“语言关、政府关、业务观、质量关”,这些亲历创业总结出的心得,能带给我们更多有益的启示。 **********本 文 来 源 于 创 业 网 c y e . c o m . c n版}权}所}有**********
我和妻子于1983年被派到德国学习,经过几年苦读,分别获得不来梅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和科隆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1992年5月,我们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德国不来梅CLW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回首15年来的创业之路,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转型升级是我们取得的最大收获。
初创阶段被动转型 **********本/文/来/源/于创/业/网 c#y#e.c#o#m.c#n版#权#所#有**********
公司刚创立时,我们一没有经验,二没有资金,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但是我们具有前几代海外华人没有的优势,那就是我们熟悉所在国的语言、法律、税务、社会风俗等,再加上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和欧洲的市场需要有一批人来承担桥梁的作用。 **********本·文·来·源·于·创·业·网 c$y$e.c$o$m.c$n版{权{所|有**********
我们当时经营的商品很多,例如从中国买进化工产品,活性炭、天然肠衣、猪鬃、航空皮箱等等,然后在德国找客户将这些商品销出去;同时在德国找中国市场需要的商品,例如新的机械设备、化工专利产品、废旧钢轨等等。从1992年到1995年,我们必须在经营中放弃一些商品,例如活性炭。德国(欧盟)从1994年开始对中国来的活性炭征15%的海关税,这样一来,商品的价格就被抬高了,客户不可能接受突然升高的价格,致使商品积压,这就是典型的由于贸易壁垒造成的被动转型。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