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直 达 - 创业网首页 - 创业资讯 - 专家点评 - 创业观察 - 创业人物 - 创业指南 - 项目分析 - 政策法律 - 创业培训 - 创业服务 - 奇思妙想 - 创业圈子 - 创业论坛

创业网-中国创业门户网站
创业新书推荐 - 创业项目库 - 商业模式 - 法律在线咨询
创业专家在线答疑
酒店管理专家答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异域创业→新闻
    


中国与美国大不同的新媒体生意经


cye.com.cn 时间:2013-10-11 8:38:16 来源:金融观察 作者:阑夕 我来说两句

2000年,英国作家J·K罗琳出版了哈利波特系列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书中描写魔法世界的神奇之处时,她写道,小哈利发现魔法报纸《预言家日报》上的图片竟然如同电视屏幕一样是会动的,不由得瞠目结舌。仅仅过去了十余年的时间,这个桥段的含金量就被大大降低,习惯于在地铁上低头从手机上观赏视频新闻的人们,不再会对《预言家日报》保持敬畏和仰视了,将世界资讯装进口袋里的魅力,也比仅仅只是画面会动的报纸要来得更为诱人。

媒体摧枯拉朽的力量就表现于此,它让想象迅速被现实替代,消费信息的用户,也都同时充当着传统媒体的掘墓人角色。

2012年,沃伦·巴菲特就像赶上超市大降价的家庭主妇,总计用1.42亿美元收购了美国63家报纸,一年之后,美国百年老报《华盛顿邮报》宣布接受亚马逊公司创始人杰夫·贝索斯的2.5亿美元报价,将未来交付给互联网巨头来打理。中国也并未在这场席卷全球的风波中幸免于难,根据媒体报道,2013年北京的报刊亭日均营业额较去年下降超过50%,微薄的利润让大量的报刊亭相继关门,当问到报刊亭惨淡经营的原因时,业主们表示“主要还是受到了网络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网上获取信息”。

然而,同样作为受益者,美国和中国的新媒体在发展方向上却步入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轨迹,美国新媒体产品长于模式,侧重产品设计,通过互联网基因进而“颠覆”传统媒体,而中国新媒体产品则优于运营,主推产品功能,通过互联网优势而“取代”传统媒体。这种差别,让中美在新媒体上的商业模式、投资环境、竞争手段等都各具特色,“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效应十分明显。

科技博客:TechCrunch vs 36Kr

TechCrunch是全美影响力第一的科技博客——这个结论经得起任何质疑,其创始人迈克尔·阿灵顿曾被美国《新闻周刊》评选为全球最具影响力互联网意见领袖Top 10,在创办TechCrunch之前,迈克尔·阿灵顿的职业是律师和会计师。

因为热爱科技行业,迈克尔·阿灵顿在2005年自掏腰包购买了博客建站程序WordPress的VIP系统,搭建了Web2.0聚合站点TechCrunch,用于刊发自己和圈内好友所写的科技文章。因为Michael Arringto的人脉关系,加上网站内容确实精致,TechCrunch在半年之内即突破了千万人次的月度访问量,继而趁势成为了美国流量最高的科技博客之一,硅谷的创业项目皆以能够被TechCrunch报道为荣。

2010年,AOL收购了TechCrunch,并在次年因为理念冲突而解雇了继续在TechCrunch担任主编的迈克尔·阿灵顿,不过这并未影响TechCrunch的发展,时至今日,TechCrunch仍是美国科技资讯的第一手发布平台。除了在线广告之外,TechCrunch通过举办展会获取更高的收入,比如由TechCrunch每年举办的Disrupt大会,所有申请出席展会的创业公司都需要向TechCrunch支付一笔不菲的费用,才可换来在大会上向投资者展示自己项目的机会,由于TechCrunch的明星效应,每年用于出售的席位总是供不应求。

作为TechCrunch的忠实学徒,中国科技博客36氪一度叫做“TC中文站”,域名也是TechCrunchChina.com,后因过分山寨遭遇风险而于2010年改名为36氪,但是在内容来源上仍广泛“摘录”TechCrunch等美国科技博客的文章。2012年,36氪宣称与TechCrunch有着“合作关系”,不过TechCrunch在中国的合作伙伴始终是动点科技,2013年更是授权后者代理成立了正版的Techcrunch中文站点,所以36氪始终被人诟病未经授权转译他人文章。

不过,36氪的创始人之一、北京邮电大学毕业的刘成城曾表示36氪的运营思路“更加偏向于互联网,而非媒体”,所以内容更新只是36氪吸引流量的方式,当流量足以支撑36氪的品牌之后,一个在线融资服务平台则成为了36氪桥接创业者与投资者的杀手锏。36氪有着专业的融资顾问作为雇员,对站内提交的创业项目进行甄别和筛选,然后选择合适的风险投资商进行接洽,向成功投资案例收取佣金成为了36氪的主要盈利模式

回头再看TechCrunch,它一向秉承“只报道,不介入”的原则,在AOL尚未收购它时,迈克尔·阿灵顿曾以私人身份投资过不少创业团队,而TechCrunch出于“避险”,会主动降低这些创业团队的曝光几率,即使报道,也会特意标注“该项目已获得迈克尔·阿灵顿投资”,避免可能有损TechCrunch公信力的事件发生。

社交问答:Quora vs 知乎

2008年,当Facebook CTO亚当·安捷罗决定辞职创业时,各大风投机构都纷纷表示希望能够成为他的第一位资本靠山,其创业产品Quora还未上线时,投资者就给出了8000万美元的估值。

Quora是一个社交问答平台,与传统问答平台(例如Yahoo Answer、百度知道)不同的是,Quora提倡实名参与,并在初期通过邀请制来发展硅谷精英与社会名流,鼓励他们回应位于自己职业领域中擅长的提问。有投资人在Quora回答问题时说:“我宁愿从1000个高质量的内容来源那里获取信息,也不愿从来源更多的整合性渠道获取信息。”

贡献智慧并帮助他人改善问题,是Quora广受好评的重要原因。很长一段时间里,Quora的首页文案都是“不断改进的问题和答案——来自每一个使用Quora创造、编辑和组织问答内容的用户——的集锦”,亚当·安捷罗也承认Quora在一定程度上有着维基百科的色彩,很多人拥有知识,而这些知识却没有共享给有需要的人,Quora的诞生就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除此之外,一些并不在规划范围之内的效果也在Quora上被一一发掘:马克·休斯,一名业余编剧,因为在Quora上撰写了一篇极为优秀的回答,而被福布斯录用。

2012年,Quora完成心B轮5000万美元融资,估值达到4亿美元,这些资金被用于人才招聘、基础设施采购以及风险储备上,但是在关键的商业模式的建立上,Quora显得较为迟钝,亚当·安捷罗亦表示Quora会尝试广告、有偿订阅或者专家咨询等收费模式,但是“扩大规模远比盈利重要”。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转播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创业网【 www.cye.com.cn 】-创业路上 与你同行

·相关热点
·相关工具
·新闻评论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最新资讯
   
 
创富之星
   

2012妤犵偛顕锟�14閻忕偛锕i懙鎴﹀炊閻e苯顥楅悹浣呵规慨鐐烘儎閻旈娼旈悷娆忕墔缁憋拷
 
新书推荐
   
 
论坛精华贴
   

 
热点汇总
   
创业项目 创业计划书 大学生创业 创业好项目 创业故事 商机
创业板 大学生创业贷款 创业指南 小本创业 创业板行情 创业网
养殖业什么最赚钱 网上赚钱 怎么赚钱 做什么小生意最赚钱
染衣加盟 服装加盟 餐饮加盟 商业计划书 商业模式 品牌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