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乎者也”,本是用来讽刺对方说话咬文嚼字的描述,被出身Meta搜索项目和创新工场的三名联合创始人取了前两个字改为“知乎”,作为中国最大一家类Quora网站的命名。几乎与Quora一模一样,知乎也采取了严格的邀请制度来发展早期用户,也正是因此,知乎也重蹈覆辙了Quora曾经遇到过的瓶颈:由于创始团队的人脉局限于科技行业,导致话题大多集中在科技这个小众圈子里,难以“大众化”,严重限制了用户数字的增长。
在知乎上,有一条名为“知乎和Quora的差距在哪”的问题,吸引了23个回答,其中大部分用户反应知乎在专业性上远不如Quora,卖弄观点的居多,真正贡献CYE知识的偏少。与Quora不同,知乎有时也会呈现出较为另类的媒体属性,尤其是在一些热点事件产生时,知乎会涌现出许多围绕事件话题征集看法的提问,时机性很强,却不如Quora那样对知识沉淀有着上佳的处理方式。
或许也是为了突出优质内容的存在感,知乎在2013年推出了移动应用产品“知乎日报”,由编辑精选问答案例来满足用户的求知欲,同时也邀请了部分用户开通了“知乎专栏”,塑造明星作者的标杆形象。
在盈利问题上,知乎也不着急,曾经传出“因为无法盈利而遭投资方创新工场撤资的消息”,知乎联合创始人之一成远也否认了消息,并表示在不伤害用户体验的前提下,通过广告来实现盈利是最妥当的模式。
移动新闻:The Daily vs 今日头条
2011年1月,默多克旗下的新闻集团与苹果公司公开宣布,iPad上将推出由双方共同合作开发的移动新闻阅读应用The Daily,并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潮流”。不到两年,由于The Daily持续亏损,默多克宣布停止The Daily的运作。
乔布斯生前与默多克私交不错,The Daily方案亦由乔布斯过目,属于新闻集团与苹果公司都高度看好的项目,赶在纸媒哀鸿遍野的时刻,祭出媲美《纽约时报》的内容产品,并且正好搭乘上了移动互联网的顺风车,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起来,这都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然而,The Daily死得悄无声息,在App Store中收取40美元年费的The Daily,巅峰时期的付费用户只有10万人,一年400万美元的收入,相比3000万美元的年度亏损额度,显得过于恐怖。不过问题在于,The Daily已经是App Store中收入最高的新闻类应用,这显然意味着要么The Dail的运营成本超标,要么新闻类应用就不应该走上收费的道路,因为它注定无法盈利。
The Daily尝试过削减自己的运营成本,在关闭前半年,默多克从The Daily的170名员工中裁员了50人,但是没有删减内容,即使如此,亏损依旧没有止步,而默多克发现再继续裁员的话,The Daily则将面临无人可用的困局。当The Daily这种新媒体陷入危机时,美国正在转型中的传统媒体却纷纷加大了竞争力度,《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在移动端的投入逐渐增大,在读者流失加剧的情况下,The Daily被迫选择黯然退出了历史舞台。
那么,新闻类应用就应该免费——而依靠其他方式的盈利吗?在大洋彼岸的中国,一匹黑马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今日头条”是2012年异军突起的一款移动新闻应用,这是一个几十人规模的创业团队的作品,如今已有4000万注册用户,其下载热度在App Stroe资讯类应用排行榜中与“腾讯新闻”、“搜狐新闻客户端”不相伯仲。
“今日头条”不仅奉行中国市场上一贯的免费策略,而且它做得更为彻底——连记者和编辑都不需要,其团队仅仅提供技术支持,在用户通过微博等社交网站帐号登录“今日头条”之后,“今日头条”将迅速咀嚼用户的信息兴趣并预判需求,最终向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头条资讯,与传统媒体“千人一面”的阅读体验全然不同。同时,“今日头条”所提供的CYE资讯全都来源于新闻门户,用户点击标题之后则会跳转到对方页面阅读,“今日头条”不仅没有版权顾虑,由于能够给内容源带去流量,也免于被封杀和禁止抓取的待遇。
“一张再好的报纸也只有一个封面,一名再牛的主编也只能照顾一种风格。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让我们可以根据用户的行为,来挖掘他们的兴趣所在和价值取向,有价值的信息就会推荐,有兴趣的内容就能看到,这就是用户至上的最好体现。”抱着这样的态度,曾供职于酷讯、微软、饭否的工程师张一鸣在选择创业时做了“今日头条”这款产品,当重金打造的The Daily遭遇滑铁卢时,更为轻巧和安全的“今日头条”却另辟蹊径,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或许也是中美互联网的环境差异使然。
只是,“今日头条”投机于技术处理,却难以对门户巨头们对移动新闻重拾重视而产生足够的防御壁垒。2013年,四大门户(新浪、搜狐、网易、腾讯)均对移动新闻市场投入血本,试图挽回失地、创造入口,其中搜狐和网易更是在移动新闻应用产品上先后宣告突破1亿用户规模,这让“今日头条”失色不少。利用自主订阅的设计,门户的移动新闻应用同样实现了个性化的推送和更为集中化的阅读体验,在此冲击之下,做二手采编工作的“今日头条”未免有些单薄和被动。
……
未来,媒体产品之间的“新旧”边界将变得愈加模糊,投资及并购交易亦成为资本巨头整合媒体资源的重要战略组成部分,除了前文提及到的TechCrunch之外,AOL近年来还接连收购了Engadget(美国电子科技主题博客)、Huffington Post(美国新闻博客)等新媒体,而在中国,浙报传媒投资虎嗅网(商业科技博客)、入股华奥星空(有着国家体育总局官方背景的体育门户网站)都是类似的案例,从这个角度来看,中美的生意经倒是颇为“殊途同归”。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