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概念打入冷宫?
网吧主集体看空连锁模式,并不是没有原因的。2003年,文化部曾批准过10家单位筹建经营全国性连锁网吧,这10家企业大多拥有官方或国企背景,其中包括:中青网络家园、中国联通、长城宽带等公司。然而,时至今日,这些企业开设的全国连锁网吧大多由于经营不善已经淡出江湖,如今仅活下3家。
上海律协信息网络法研究会特邀委员、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所兼职研究员赵福军对此表示,网吧连锁化在国内之所以发展不起来,根本原因是连锁网吧企业只拿牌照盲目圈地,而不能脚踏实地塑造品牌。
在成都经营网吧10多年的谢楠(化名)向记者分析了“官方连锁”失利的原因:获得连锁牌照的网吧成为了管理部门重点关注的对象,稍有不慎便成了众矢之的,但是却未获得实质性的政策优惠;而未获牌照的小网吧却使用各种“灵活”的手段经营,反而获得了竞争优势。例如,光是在缴纳营业税一项上,双方的差距就可能高达10倍。
“根据市场需求发展自己的经营模式,这才是正道,而不应该从管理的需求出发,以此为依据来建立经营点。”谢楠对记者说道。
“全国连锁网吧企业与其他规模公司相比,最大区别在于跨省,而这就会涉及各个不同地区的税务问题,而每个地方的缴税管理不同,这让网吧管理者的无法制定每一家分店的财务管理。”张翼告诉记者,目前个人申请单一网吧牌照几近封路,除非以收购5家当地网吧的形式重新申请连锁网吧牌照。
实际上,从2009年至今,中国网吧主不得不面对店内基础设备(电脑)硬件提升成本提高和用户上网资费无法上调所导致的薄利尴尬。
此外,一位网吧主直言,“被兼并或者被加盟之后,网吧要掏出一笔不菲的合作费,但除了被统一店面装修和财务系统之外,后期却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好处。”
“连锁网吧无法为网吧行业带来多元化的盈利模式,这极大地打击了网吧主参与到连锁模式的热情。”张翼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