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给本市带来的就业压力,本市出台了《天津市2009年至2012年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规划纲要》,并于明年元旦起实施。 四年新增民营企业12万户以上带动80万人就业 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讲,就是“努力实现一个奋斗目标,加快形成三个管理服务机制,着力打造三类创业载体,重点培育六类创业主体,高标准完成六项工作指标”。 一个奋斗目标是:到2012年,努力把天津建成人人竞相创业,社会充分就业,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创业型示范城市。 三个管理服务机制:一是建立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服务机制。在加强市区两级创业服务机构建设同时,推进创业服务社会化,鼓励专家学者和专业咨询机构、行业协会等组织积极参与创业服务活动。推进创业服务市场化,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创业园区管理服务组织、市场平台公司等实体,建立创业服务招投标制度。推进创业服务产业化,研究制定创业服务产业化的扶持政策。推进创业服务信息化,建立公众创业服务网络,为创业者提供信息查询、政策咨询等高效便捷的服务。二是建立创业文化培育机制。将创业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体系,开展创业理论研究,举办创业项目展示、创业大赛、优秀创业者表彰等活动。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宣扬创业先进典型,弘扬创业精神,营造和谐创业环境和良好舆论氛围。三是部门联动和组织保障机制。明确各区县、各行业、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建立目标考评体系,将创业带动就业的主要工作指标,列入各级政府工作考核内容。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做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建立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新机制,形成政府职能部门共同组织、社会各界主动参与的管理服务体系。 着力打造三类创业载体:一是发展各类市场主体和经济组织。支持股份制、合伙制、合作制、契约制、相互制等各类经济组织发展;鼓励和扶持农民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组建多形式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专业合作组织。二是发展各类市场。帮助商品批发和零售市场开办单位做好招商引资、兴办开业等工作。支持商品交易市场、要素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发展,建立健全市场管理和服务体系。三是发展产业集聚区。培育壮大创意产业区和民营经济发展园区,将农村生产经营场地纳入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规划,鼓励投资开发利用闲置厂房、荒山、荒滩等进行创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