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3点半,东南大学的礼堂里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教授——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原来,东大校长易红刚刚向杨卫泽颁发了兼职教授的聘书。以教师的身份第一次走上东大的讲台,杨卫泽没有讲大道理,而是结合工作实际和案例,给在座的师生们做了一个简要的形势政策报告。借此机会,他还不忘呼吁包括东南大学在内的南京地区高校及广大师生,踊跃投身到科技创业的大潮中来。记者了解到,南京近日拟拿出实招鼓励创业,比如鼓励科技人员离岗创业,鼓励在宁全日制高校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
“东南大学是我的母校,南京则是我的第二故乡。”杨卫泽坦陈,易红校长向他颁发兼职教授的聘书时,他深感荣幸,同时也很惶恐。“我希望今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能为东大的改革发展和广大师生的学习成长,提供更多的助力。”
□快报记者 鹿伟
优势资源难转化根子在“政”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科教人才资源丰富、区位交通优势明显、自然山水组合良好……南京这些丰富的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水平如何?
“很遗憾,并不令人满意。”杨卫泽说。据统计去年在宁高校面向省外的专利成果转化率为42.45%;面向南京市的专利成果转化率却只有31.6%,还不到三分之一。到底是什么在制约着南京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的转化?
“我们以前怪大学、怪教授,其实都怪错了。”杨卫泽表示,过去认为,南京优势资源难以转化,是因为“政产学研金”各方面发展不平衡。实际上,制约科教与人才资源转化效率的根本因素,是“政”,即党委和政府在促进优质资源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工作上,方向不够准、作为不够多,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鼓励对创业人员“多予少取”
大学是一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器。那么,大学应该如何与地方互动合作,共同在推动科技创业创新上有所作为呢?杨卫泽没有讲枯燥的道理或者理论,而是举了三个案例,并准备了一段硅谷创新的视频。
其中一个例子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和硅谷的成功合作。他说,斯坦福大学的很多教授都是双重身份,既是教授,又是企业家。很多科研成果直接在教授的公司就实现产业化,该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率极高,达到了80%以上。斯坦福还制定了鼓励科技人员创立产业的政策:允许教师和研究人员每周有一天到公司兼职;允许他们有1-2年时间离岗创业或兼职,学校保留其职位等等。“过去20年,斯坦福大学用2%的股权作为专利转移费,推动了该校2000多项创新技术专利成果转化,为硅谷企业提供了50%以上高科技产品。”
三个案例让在场的师生们对创业创新有了新的理解。杨卫泽表示,校地双方可以对在校师生和研究人员创业,采取“鼓励、放活、多予、少取”的方针,让自主创新人才既能在高校科研院所当教授、研究员、工程师,又能自主创业、领衔创办科技企业,在企业当科技老总、技术股东,从而深度释放高校院所的人才与科技资源能量。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